小学作文教学设计【通用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下面是细致的小编枫给大伙儿分享的15篇小学作文教学设计,欢迎参考阅读。

小学作文教学设计范文 篇一

一、作业设计遵循的原则

1.明确目标,注重效果

在生本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中要有明确的目标,即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进行语文作业设计的过程中不要过分地依赖课本,要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爱好,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2.形式多样,富有新意

生本理念要求我们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在进行语文作业设计中就要充分结合小学生顽皮的特点,要注意形式的丰富多变和内容的新颖有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教学目标。

3.提高质量,把握重点

对于小学生而言,玩耍是他们的天性,在平常的教学中,学生常常会表现出厌倦和不耐烦的态度,所以,在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地注重质量,精益求精,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突出学习的重点,切忌量大,那样只会适得其反。

二、作业设计追求的策略

1.引导自主学习的作业设计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和束缚,教师布置的作业十分单一和陈旧,大多是抄写或者背诵,这样的作业形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具有很大的弊病。生本理念的根本思想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意在克服应试教育中的种种不足和缺点。因此,在生本理念的引导之下,我们在进行语文作业的设计中,要分析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设计一些符合学生个性,有益学生发展,激发学生兴趣的语文作业,让学生自己(下转第74页)(上接第72页)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让他们充满对知识的好奇性和渴望性。例如,在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这一课的时候,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应该布置一些具有引导性的作业:让学生自主学习本文和歌曲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并以小组的形式学习演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这样的作业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还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渗透感情交流的作业设计

学习过程对小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树立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作业的设计和完成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到很多问题,学生的情感会和作业产生共鸣或者抵触。鉴于此,我们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尽可能设计渗透情感的交流性作业。生本理念要求我们对学生应给予充分的关注和引导,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作业设计的过程中要体现生本理念就必须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和交流,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教师在讲解完《虎门销烟》之后可以设计这样的语文作业:在理解课本的基础上,观看电影《虎门销烟》并写出自己的观后感。这个课后作业可以引起和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在观看电影和观后感的写作之中,学生的爱国情感会得到升华,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着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最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和情感升华是通过自己的体会和思想总结得出的,这种记忆和情感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同时也是生本理念的直观体现。

3.注重“三重结合”的作业设计

作业分为课前作业、课中作业、课后作业三个部分,但是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通常会忽略课前作业和课中作业,这样就会造成作业体系不完整,无法收到实际效果,更无法体现语文作业的生本理念。要想实现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生本理念就必须注重课前作业、课中作业、课后作业的有效结合。譬如,我们在进行《三顾茅庐》的学习时,可以让学生课前通过查找资料来了解文章背景,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分析课文中的人物特点,课后要求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中其他的内容,以此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再如,对于《长城和运河》的作业设计我们可以课前要求学生预习课文,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课上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己讲解资料的查询结果,课后作业可以要求学生在深入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全面掌握文章的相关内容。这样的作业设计才能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体现生本理念。

4.提倡分层设置的作业设计

小学作文教学设计范文 篇二

语文即生活,课内外的每一次经历都是写随笔的素材,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体验这些经历,捕捉写作的材料,让写作游戏化、生活化、主动化。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体验,能讲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

2.学习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从不同的角度写下来,做到结构完整、语句通顺。

教学重点:

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话的欲望,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有条理地叙述并表达出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学准备;

硬纸、剪刀、小木棍、水彩笔、图钉。

教学过程

一、认真看一看

1.同学们,你们玩过风车吗?你玩过的风车是什么样的?

除了你们介绍的那些,风车家族的成员还有很多呢,你们瞧――(播放风车图片)这些风车虽然制作的材料不同,形状也有差异,但是,它们旋转起来的样子,真是既好看,又好玩。看着这些风车,你们是不是马上想玩一玩?如果玩着自己动手做的风车,一定会有另一番体验的。这节课我们就自己动手做个小风车。

2.板书课题。

二、动手做一做

同学们,课前老师请你们准备了硬纸、剪刀、小木棍、水彩笔、图钉,利用现有的这些材料,应该怎样做个小风车呢?

下面我们就来个做风车比赛,请同学们看比赛规则:

1.同桌两人为一组合作做风车,比赛时,前后两组进行比赛。

2.比一比,哪组做成的风车转得时间更长,更有创意、更漂亮。

三、脑瓜转一转

这节课,我们不单是为了做风车、玩风车,更重要的是请你把这个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记下来。所以你不妨在玩时偷点闲,认真观察一下,你们是怎么做风车的?做成的风车是什么样的?你们的风车转起来了吗?比赛的情况怎样?

四、开心聊一聊

同学们,玩得怎么样?下面咱们就以风车为话题聊一聊怎么样?说一说你们是怎么做风车的?做成的风车是什么样的?比赛的情况怎样?你的心情怎样?除了这些,如果你还看到、听到或想到了什么,也可以说一说。

五、畅快写一写

1.通过刚才的谈话,我觉得你们真是一群善于观察的孩子。下面的时间,请同学们把刚才的所见、所闻、所想写一写吧。

2.在习作中,我们常常会描写人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这样的习作会更生动、具体。

六、美文赏一赏

1.启发谈话。美玉是雕出来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你的习作初稿写好以后,通过自己的修改可以使文章锦上添花。你有信心把自己的习作初稿修改得更完美些吗?改得好的同学还可以获得本次习作的“小作家奖”。

2.学生自读、自改习作。先进行错别字和病句的常规修改。

3.同桌互评。指出不足,提出内容上的修改意见。

4.选择有代表性的习作全班交流。

5.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作文,交流展示。

6.评议“小作家奖”。

小学作文教学设计范文 篇三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微课资源;设计应用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生识字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阅读质量和写作质量。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小学生必须掌握3000字左右的汉字,但是,现阶段较为低效的识字教学模式直接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为此,在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小学生对汉字学习的兴趣,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相关实践表明,借助微课资源开展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小学语文识字类微课资源的设计原则

依照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特点以及微课程教学的特点,在小学语文识字微课资源的设计教学中除了要注意微课的短小精炼这一设计原则之外,还必须注意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互动性、相关性等方面的问题。

(一)趣味性原则

微课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其教学设计必须依托学科的具体特征,对于小学语文来说,微课设计必须注意遵守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并以小学生的学习� 比如,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借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富有感染力的声音来激发小学生的课堂学习热情,调动他们学习生字的兴趣,这对提高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保证微课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遵循识字教学规律的原则

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有一定的教学规律,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教师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式都必须注意遵循识字教学的规律。识字教学规律包含识字本身的规律、识字汉字的规律等等,在识字的微课资源设计中,教师必须遵守识字教学的规律,注意教学设计的内容和形式有效结合,并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避免出现过分重视教学形式,忽视教学内容的课堂设计。

(三)互动性原则

新课标尤其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所以在识字类微课资源的设计和应用中,教师必须重视互动环节的设计,不能出现教师一言堂的课堂教学问题。为此,教师在设计识字类微课时,应该注意采用多种媒体素材混合的方式开展教学,注意激发学生自己学习生字,从多个层面去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在教学中添加声音、图片、动画等方式,增强课堂的师生互动,提高微课的实际教学价值。

(四)相关性原则

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包括识字、阅读和写作三部分,其中识字教学对后两者起到关键的铺垫作用,只有打好识字基础,掌握足够的生字,才能确保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进行有效的阅读和写作,由此可见,识字教学的重要性。为此,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识字教学与阅读、写作的相关性,注意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在教学中可以尝试将单个的生字教学与其他的知识联系起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不单单的认识生字,而且可以利用生字来组词、造句,提高小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生字的能力。

二、小学语文识字类微课资源的具体设计应用

(一)小学语文微课资源设计前期分析

为了提高识字类微课资源的实际教学价值,教师必须做好教学的前提分析工作,对相关的知识点和知识单元进行设计,确定教学目标。为此,教师必须从整体上把握语文识字的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的重难点,并对学生的学习基础进行分析。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要求其应该多认少写,对于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生字难点,教师可以通过分类归纳的方式帮助学生记住。在前期的分析阶段,语文教师可以将学习内容细化为几个小的知识点,然后根据自己的划分确定教学目标,进而借助微课资源在教学中不断贯彻实施,提高微课教学的针对性,以确保微课教学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小学语文微课资源的教学设计开发

做好微课资源的教学设计是微课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必须注意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并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式,由于微课教学的时间相对较短,在教学中教师尤其应该主语教学顺序和教学重难点的把握,通过吸引注意、告知目标、讲授新知、巩固练习等环节设计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所学生字。另外,教师还必须注意教案的设计语言一定要精炼、简洁、能够突出教学重难点,而练习环节的设计也应该注意一定要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为了提高微课教学的质量,教师必须制作高质量的PPT课件,课件的内容应该尽量保持鲜亮,风格要统一,避免太花哨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三)小学语文微课资源的实施与评估

在小学语文识字微课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还必须注意坚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多读多写,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思维能力。另外,微课评估也是微课资源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从教师、学生两个方面进行评估,以确保微课资源的质量和有效性。

结 语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对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此,当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注重识字类微课资源的设计和应用,以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识字能力。

参考文献:

[1]赵俊飞。基于故事教学法的小学英语微课设计与开发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14.

[2]徐正涛。基于Moodle的中小学微课建设模式设计和实践研究[D].西南大学 2014.

小学作文教学设计范文 篇四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课程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不仅是有效巩固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不可或缺的手段。当前,小学语文作业存在形式单一、内容重复、题海战术等严重问题,不仅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利,也会极大地挫伤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拟从有效性角度对小学语文的作业设计进行探讨。

一、有效性给语文作业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

1.增强有效性需要作业题库化

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进行差异化设置,改变全班统一布置作业的传统做法,增强作业数量、难易程度、个体差异的适应性,进行题库式作业布置,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完成。

2.提高有效性需要作业答案开放化

长期以来,语文教师在作业上注重答案的“标准唯一性”,非对即错。这种过于强调作业甄别与选择功能的做法,有悖于语文的模糊性特点。对同一段语文材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甚至会出现相反的答案。因此,作业答案要具有开放性,使作业回到复习、巩固、拓展教学内容与注重快乐学习过程的本原上。

3.反映有效性需要作业评价弹性化

当前,在作业评价方面,采用的方式要么是优良中差的刺眼评语,要么是ABCD式的冰冷等级。这种评价方式会让学业差的学生品尝不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在作业评价方面,教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业情况进行弹性化处理,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要使作业实现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增强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就必须确保作业设计的有效性。但长期以来,小学语文作业在设计方面通常采用题海战术,突出作业的数量与难度,给学生造成了沉重的压力,使很多学生产生对抗心理和厌学情绪。鉴于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结合学生的学业情况,找到实现作业有效性的设计途径。

二、实现有效性的途径

1.构建作业“自选超市”

要实现作业的有效性,就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小学新课程指出,“语文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在面对一个个学业情况不平衡,学习能力参差不齐,行为习惯迥异的学生时,教师应该着眼整体又照顾个体,考虑学生的需要,注重分层教学和有梯度地设计作业。例如,教师在全面掌握班级学生语文基础、兴趣爱好、学习习惯、智力发展水平等学业情况的基础上,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我们还发现在日常的作业任务中,有些学生总是不能按时上交作业。一方面,与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关;另一方面,与作业的难度大或枯燥机械也存在必然联系。因此,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业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应的作业,打造一个题库或自选式作业超市,让全班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学业情况与能力自行选择,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2.适当增加实践性较强的作业比重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教学内容是可以通过实践操作来完成的。比如,在学习《乌鸦喝水》一文时,教师可以设计实验的方式来验证课文内容的作业,要求学生亲自实验,并把实验需要的材料、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等内容记录下来,然后在课堂上口头叙述实验情况。同时,也可以布置实践调查类作业。比如,在学习《走进信息世界》一文时,教师可以设计手抄报、研究报告或学生喜欢的作业形式,让他们自由选择,独立或合作进行,并在课堂上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出来。这种实践性强的作业形式,不但能够增强语文作业的灵活性和趣味性,也使学生的手、脑、眼得到了全面锻炼,提高了他们的兴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3.经常进行话题型作业训练

语文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在于让学生的语言及其运用能力得到有效生成和发展。话题型作业是发展学生语言及其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设计这类作业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聊天”的形式进行,话题可以是国内外的重要事件或趣闻轶事,也可以是学校、家庭、社会中人们关注的事情。在进行“话题”时,学生先要把事情经过说清楚,再把自己的想法、看法、建议意见等整理出来,最后大胆地宣读自己的总结。

4.设计奇思妙想类作业

增强学生的想象力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目的。语文作业也可以通过设计奇思妙想类作业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比如,在学习《金钱的魔力》一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观察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学生的想象力超强,他们提交的作业一定会给教师一个大大的惊喜。

总之,量少、高效的作业设计是教师送给学生的珍贵礼物。基于作业题库化、答案开放化和评价弹性化的有效性要求,构建作业“自选超市”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和体会,希望对语文作业设计有所借鉴。

参考文献:

[1]周文霞。有效小学语文课堂作业设计初探[J].成功(教育),2012(24).

小学作文教学设计范文 篇五

【关键词】课程设计 小学语文 模式

1 前言

课程设计模式是指教师为了完成预定教学目标,遵循教学规律和原则,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过程的一般思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理论指导,因此课程设计基本靠教师个人教学实践总结,而个人教学经验由于个体特性强又无法推广,课程设计经验不系统,缺乏理论指导的局面亟需改变,对能有效指导语文教学课程设计的统一的课程设计模式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2 目标模式课程设计

目标模式一般指的是教师对学生行为变化的预期而设定的教学目标并依此进行课程设计的思路。该模式的课程设计最早源于教育家博比特的课“课堂活动分析”理念,而被系统化成理论则是由教育家泰勒完成,泰勒认为课程设计应该遵循首先确定教学目标、再选择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过程、最后反思教学效果的顺序。随后教育家塔巴进一步把目标模式发展为塔巴模式,塔巴模式将目标模式的四个步骤具体化为八个阶段:了解学情需求,设定具体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内容,依据内容设置活动,组织教学活动,评估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塔巴模式将原则的泰勒模式变得更有操作性。而学者惠勒则进一步发展了前人的课程设计模式,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依据目标模式的思路进行课程设计。第一,首先明确该课要完成的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结合学情,包括学生的兴趣爱好、思维能力、认知水平等来设置教学目标。第二,教学目标要具体化和可操作化,教学目标设置不可笼统为抽象的能力、情感、价值观三维目标,而是要每一个维度目标有测量标准,例如能力目标可通过是否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能具体认识多少汉字等可操作观测的目标。第三,目标之间有内在联系。设置教学目标可以按照从近期到远期,从简单到复杂,从思想到行为目标等循序渐进地逐步完成。第四,目标的价值引导原则。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设计上,需要引导学生从非理性、肤浅、表面、片面的感性认识,向辩证、理性、有逻辑的认识引导,注重对学生的思维价值的引导。

3 过程模式课程设计

过程模式课程设计指的是课程设计不再按照明确具体某一教学目标去设计教学内容,而是尽可能地展现教学内容的原理和逻辑的设计思路。过程模式理念源于西方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包括结构主义教育家代表皮亚杰和布鲁纳等人,他 这个教学过程更多地培养学生的认知知识的能力,是否达到某一目标完全取决于他们自身的认知结构。英国教育家斯坦豪斯明确提出,过程模式课程设计比目标模式更适合于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教学。例如数理化等学科知识。依据过程模式课程设计原理,小学语文教学可采用开放式原理设计语文教学。第一,设置一般性的教学目标,这里的一般性教学目标主要针对的是培养学生思维和认知能力的目标,而不是侧重知识性的目标。第二,设置创造性的开放的教学活动。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游戏,情境设置等动态教学的方式,加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与合作,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获得知识,并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第三,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知识,完成课堂教学。第四,在最后教师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应该更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认知过程的评价。

4 自然模式课程设计

自然模式课程设计是建立在对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的综合折中的基础上的。最早有美国教育家瓦克提出,通过既借鉴目标模式的规律有序可检测的优点,又借鉴过程模式的过程开放发散有创新的优点,建构一种实用性的新课程设计模式。自然模式课程设计既反对单一传统的目标模式设计,又对过程模式的脱离课程目标的怀疑,主张课程设计应该综合考量各种教学因素。自然设计模式包括三个元素:教育立场、教学思考、教学具体设计。其中教育立场是课程设计者的主观意志和思想,是整个自然设计的引导;教学思考主要指的是教学过程课程设计的进度把握方案,要求要灵活开放;教学具体设计是在前两个环节的基础上,依据设计者的意志设计具体的教学过程。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自然模式课程设计的折中原理进行课程设计。第一,设置开放性而不是标准化的教学目标,目标起着对教学的引导作用而非具体的规范。第二,主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属于参与角色,例如在一堂语文课中,对某个句子的修辞改用何种修辞手法,教师可提出不同的方案,由学生来选择,而教师则引导学生具体认知修辞手法是否与该句子合适,经过分析与选择后得出最优的答案。

5 情境模式课程设计

情境模式课程设计最早是由美国教育家史密斯提出的,并由斯基尔贝克和斯考特等人发展。情境模式课程设计试图通过对某一情境分析来解决和回答教学问题,在情境分析中运用和掌握知识。情境模式与课程设计的结合会涉及到多方面内容,例如某一情境的社会因素、学科因素、代入感等方面问题,通过情境分析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认知事物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模式进行课程设计。第一,情境分析。首选设计好带有若干能获取学情信息某一情境,然后让学生分析情境,通过分析情况明确基本学情,如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方式。第二,依据基本学情来设置教学目标。第三,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建立学程。第四,对学生的情境分析运用目标知识进行引导,完善他们的思维和认知能力。第五,最后反思教学过程,总结经验。

参考文献:

小学作文教学设计范文 篇六

【关键词】小学语文 高段 学困生 开放性 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184

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业设计可以说是一门学问。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让学生乐于去对语文知识进行探究,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勤于动手,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勇于实践。特别是在对处于小学高段的学困生来讲,如果教师能够将语文教学设计搞好,那么就能引起学困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让学困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得到一定程度的促进,从而使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获取的能力、对语文知识进行综合处理的能力、对语文知识进行进一步分析的能力、对语文学习中问题解决的能力等,得到极为有效的提高。就当前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教师如果想通过教学设计充分调动起小学高段学困生学习兴趣,那么就应当特别注意作业设计应该是开放的,要在设计的过程中将课本知识同课外知识联系起来,做到既要把握好课堂教学,又要适当的将教学向课外进行有效的延伸,进一步提升学困生对语文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充分的发挥作业的作用,让作

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注意保持作业的开放性,这样才能让作业契合学困生的实际需求,从而让学困生能够一改往日对作业的惧怕,进而让学困生也能够通过对语文作业的完成,来让其进一步深化对语文的理解,使其能够将教师讲授的语文知识进行转换,最终形成属于知识的语文知识理论体系。

第一,教师要在小学高段语文作业内容设计上进行开放。教师只有在作业内容设计上进行一定程度的开放,在语文作业中为学生留下一定的选择余地,为学困生预留符合其学习水平的作业练习,这样才能让学困生能够顺利的完成作业,消除学困生对作文的惧怕心理,让学困生逐渐愿意去进行作业训练,并开始产生对语文作业训练的兴趣,这样慢慢的也会对语文学习开始感兴趣。

第二,教师要在小学高段语文作业完成形式设计上进行开放。让学生不再是单纯的完成纸质作业,这样会让学生对每日数学作业产生一种倦怠的心理,特别是学习积极性本就不高的学困生更是如此。因此,教师应当在语文教学中,对作业的完成形式进行不断的探索,可以结合当前的科技手段来对作业的完成形式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从而让学生尝试一些较为新鲜的作业完成形式,从而使学生能够更乐于去完成语文作业,进而逐渐也开始对整个语文学习产生兴趣。

例如,就当前的生活条件而言,学生家长手中几乎都有智能手机,部分家长还给孩子也购买了智能手机,虽然学校三令五申的禁止学生使用手机,但是由于部分家长的配合度不高,所以这一禁令也就在学校上课阶段能够得到较为有效的执行,而等到学生放学回家后,这就不是教师可以进行控制的了。本着“堵不如疏”的理念,语文教师完全可以把智能手机运用到学生的作业完成之中。有技术条件的学习可以开发手机作业APP,技术条件稍微落后的学校可以充分的利用微信公众号的优势,这里我们就着重以准入门槛较低的微信公众号来做进一步说明。学校可以注册一个公众号下面每个班级关联一个相关的子账户,每天教师在公众号上推送作业题目,然而学生就用手机来对作业进行完成并提交,教师就可以很便捷的在公众号的操作后台来获取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完成的作业,学生如果再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还可以及时的利用微信来同教师进行沟通。这样就让智能手机在学生的手中发挥了积极正面的作用,让学生了解到原来手机还可以用于学习,同时这样一种全新的作业完成形式,可以让学生能够觉得完成语文作业是一件有趣的事情,特别是对玩心更重的学困生来讲效果更为明显。

第三,教师要在小学高段语文作业答案设计上进行开放。语文学科的知识内容本就十分丰富,教师在进行语文作业设计时,要充分的考虑到作业的答案是否合理的问题,一般来说如果再作业设计中采用固定的答案形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标准答案”,这是极不可取的,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进行语文作业训练时,容易产生一种固有的“套路”,从而让学生的思维逐渐走向僵化,这对思维灵活性本就不高的学困生来说,后果是极具灾难性的。因此,教师在语文作业的设计过程中,不要对作业的答案做太多的限制要求,要对作业的答案范围进行m当的放宽,并采用灵活的设问方式,让作业题呈现出一种高度开放的态势,只要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言之有理即为正确。这样可以让学困生毫无压力的去对语文作业进行完成,先使其能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大胆的表现自己,然后让学困生渐渐开始对语文作业感兴趣,进而也对整个语文学科的学习感兴趣。

最后,教师要在小学高段语文作业评价设计上进行开放。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多样化的评价,根据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予以不同程度的评价;根据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予以不同切入点的评价。这样才能很好的兼顾个能力层次学生的语文学习,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困生得到较好的鼓励,从而使其能够积极的参与到作业训练中来。

例如,学困生因为在完成作业后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评价,且教师针对学困生完成的作业中的闪光点进行赞赏,并对学困生在作业训练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予以表扬,激起学生对语文的兴趣,然后再委婉的告诉学生其作业训练中的不足,这样更能够使学生乐于进行作业训练,并使学困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变得更为浓厚。

小学作文教学设计范文 篇七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优化对策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快,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培养出更适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人才,我们国家开始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新课改要求每门学科都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语文作为一门重点学科,更是改革的重中之重。语文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接受新知识时,无论表现出积极地配合教师教学还是根本没有理解教学内容的情况,教师都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检查。在整个教学环节中,作业设计对于教师而言,是检查学生对语文知识掌握情况的有效方式之一。因此,教师会根据语文教学内容而精心设计作业,达到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由于传统语文作业中存在作业量偏大、形式单一以及缺乏趣味性等特点,对学生发挥自己的思考能力没有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而在本文中提出具体的作业设计策略,进而提升作业设计的质量,达到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

一、趣味性的作业设计,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语文作业设计中,教师基本安排的内容都是以解答题目的类型为主,所以学生在长期接受这种作业训练中产生厌倦心理。因此,在新课改下,教师对作业设计需要注入趣味因素,使学生在解答问题中能够提升兴趣。

在《秋姑娘的信》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将收到秋姑娘信的“人物”找出,对相关句子进行阅读。随后,教师可组织小学生模仿秋姑娘的口吻,重新给大雁、青蛙、小松鼠、山里的孩子等写一封信,将想说的话告诉他们。教师在引导学生充分对课本上的句子进行阅读的基础上,再要求小学生自己写句子,可实现“以读带写”,让小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语言的美感,对具有美感的句子进行自主创作,从而使小学生阅读与写作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此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对课本上优美的句子进行摘录并阅读,使小学生知识储备增加。比如,在《美丽的南沙群岛》这篇课文中,有很多优美的句子,如“天是一片蓝玉,海是一块翡翠”“每一个浪头都托起洁白的浪花,一团团,一簇簇”,对于这些句子,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摘录与阅读,提高语文作业质量。

二、实践性的作业设计,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

语文课程改革意见指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需要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放在重要位置,结合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所设计的各个教学模块对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途径,从而在设计作业中体现出探究能力培养的特点。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以把自主探究性的题目融入作业问题中,便于学生能够在掌握重难点知识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发散性思维进行解题,进而提高高中学生的语文思考能力。

例如,《小露珠》这篇课文中,教师可将“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等句子摘出来,随后对小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回忆记忆中露珠的样子,随后对以上句子进行仿写,让小学生感受到文中的写作技巧。又如,《夕阳真美》这篇课文的教学,教师可要求小学生仿照课文结构,回想一下自己与长辈或小伙伴看夕阳的情景,仿写一小段话。仿写训练活动完成后,训练活动并未结束,教师还需引导小学生将自己喜欢的句子念出来,让小学生共同分享自己仿写的句子。这样,不但能够让小学生在对课文进行阅读的基础上提升阅读能力,而且能够使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升,从而促进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提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做语文作业,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和巩固,促进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但是,语文作业的现状不尽如人意,教师设计的作业量多且单调,机械地重复写作业过程,不仅压抑了学生思想,还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优化小学作业,提高小学语文质量,是教育者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多个不同角度分析了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方法,使教师能够在新课改中结合语文教学情况而有效突破传统的语文作业设计限制,体现出趣味性及开放性的特� 因此,教师不仅要重视作业设计,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优化语文作业的设计思路,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彩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提高小学语文|量[J].中国校外教育,2014(34):60.

小学作文教学设计范文 篇八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三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3

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教师在作业布置上,更多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忽略了课程目标三个维度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中,我做了如下"三结合"尝试:

一、多样性和趣味性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门学科都应该扎实、活泼、生动的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教师对作业的设计,能让学生兴味盎然地去完成作业,通过教师对作业的评价,能让学生喜欢上做作业,并期待着下一次作业。这样的作业肯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们的语文作业形式不能呆板,内容不能枯燥,教师要寻求作业创新,要形式多样、多元化的作业。

(1)找一找。在学习课文之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这样,课文的许多疑难问题在课前得到了解决,不仅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样也提高了学生多方面获取信息的本领。例如,教学《苏州园林》等课文前,布置学生搜集与课文有关的图片、影象、文章等资料,教学时,结合资料理解文章内容。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主动求知,学会合作,学会搜索信息,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2)画一画。学完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把所学的内容画下来。例如,教学朱自清的《春》一课时,让学生画一幅自己想象中的春天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鼓励学生以看、听、摸、想象等多种感官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探讨,完成生动活泼的、精彩纷呈的作业。

(3)抄一抄。如在学习《钱塘湖春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早春一派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感受到了春的气息,其实在我国璀璨的文化宝库里还有许多描写和赞颂春天的优秀诗篇,请学生搜集并摘抄到"读书笔记"上。这样既能积累丰富的知识,不断增加学生的文化内涵,而且又使学生兴味盎然。

(4)演一演。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课本剧的演出,将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教完《皇帝的新装》等课文之后,引导学生自由选择表演伙伴,组织表演小组,把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再加合理想象,并配上一些动作、表情,让全班学生进行话剧表演练习,尽量让每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通过角色表演活动,引导学生把丰富的学习资源内化为自身的财富,从而激活学生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发展他们多样的个性。

学生兴味盎然地完成了新颖多样的习题,不仅获得了许多知识信息,锻炼了全面参与学习的能力,还得到了大量的愉快而又难忘的体验,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唤醒了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设计作业要做到新颖多样,突出趣味性。

二、层次性和差异性结合

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差异,要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已有的基础和不同的起点上得到最优发展,教师就必须采取作业分层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习题,品尝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子"。作业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分层布置,要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我的具体做法是:

①作业量分层。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减轻他们的课业负担,是必要的。适量、适当的作业和练习要求,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

②作业难度分层。针对学生语文能力有差异的客观事实,我们重视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确定相应的目标,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这样,让学生针对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合适的作业,促使他们语文能力得到发展。

③完成作业时间分层。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完成作业时间上分层要求,能有效保障后进生"吃得了"的问题。这样,保证了后进生的作业质量,使之扎实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良性循环。

三、生活性和实践性结合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业应是语文实践。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缩短文字与情感的距离,学用结合。

教师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显示作业的实践性。

1、"口语表达型"作业

学生在家,可谓无拘无束,畅所欲言,为此可有目的地让学生进行口语练习。如在学《范进中举》后,我就让学生回去给家长讲讲范进中举的故事,向别人讲述故事的过程,是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过程,也是对文本进行在创作的过程。家长直接听孩子"演讲",又随时对孩子加以点拨,这种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双向互动,填补了教师不在时的空白,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2、"观察积累型"作业

观察是积累的前提,学生往往会对生活的所见所闻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可结合语文教学布置一些观察类的作业。如教学完《看云识天气》后我布置学生自己观察云彩的变化,判别天气变化的情况;当然这类作业教师需要进行观察目的和方法的指导,要求学生观察要有顺序、有重点、抓特点、多联想,同时要完成一定数量的观察日记。

3、"动手操作型"作业

作为老师我们布置作业时可让学生动手做一些小实验,作一些小研究,进行一些小探索。并写出自己真切感受,这样既能拓展学生知识面,又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小学作文教学设计范文 篇九

语文教学有语文教学的规律,6-12岁的小学生有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这时孩子们在注意力、自制力、思维、记忆、性格、知识储备上都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我们就会对处于该阶段的孩子们的一般学习规律,语文学习规律认识地更深刻,因此就可以科学地设计、科学地备课、科学地教。

二、小学语文课程设计的科学要求

我们认为,小学语文课程设计的科学要求应遵循以下4个原则:1.小学语文课程设计应遵循: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的阶梯式发展规律;2.小学语文课程设计应遵循: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的规律,即认知性知识学习优先,最终以技能性学习,即问题解决能力为目标;3.小学语文课程设计应遵循:乐+情+思+理的渐进式方式进行,乐即快乐,情即感情,思即思维,理即道理;4.小学语文课程设计应遵循:言在前,语在后,言语并行;语在前,文在后,语文并行的原则。作为汉语文化必不可少的汉字读写教学则要贯穿于整个小学教学。即:言语(+汉字)文(+汉字)。

三、小学语文课程设计的具体策略

基于小学语文课程设计的认知基础和科学要求,并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我们提出以下课程程设计策略,仅供参考:

(一)小学低年级重点以汉语拼音的熟练掌握为主掌握汉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能将每个字、每个词准确地读出来,不要读错。这看似简单,其实复杂。很多我 如前面提到过的铩羽而归〖shā,yǔ,ér,guī〗中的铩〖shā〗。这就要求在进行该阶段的教学时,要反复地将汉语拼音方案,包括声母、韵母、声调好好地讲授,汉字部首检字法反复练习,使学生打下扎实的汉语发音基础。

(二)先教会学生正确地说话,再教授正确的造句从一年级开始,就要循序渐进地教授学生在口语表达时,要选用合适的字词,合适的表达方式,区分清楚什么是口语用语,什么是书面用语,什么是口语词汇,什么是书面词汇,什么场合用什么词,为什么如此。这就要求在语文课程设计时,区分言和语,言即口语,语即书面语。

(三)循序渐进地进行作文教学和训练学会发音,学会说话,学会造句,都是为了在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中将一件事或一个问题讲明白,即在具体口语作文(语篇)和书面作文(语篇)中的应用,作文教学在语言能力中也就是语篇表达教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文”这个阶段。在语文课程设计中,要逐渐以有文采的语篇表达为中心目标,引导学生在正确的地方用正确的字词,正确的结构,表达精确的意思。

(四)不断地以各种方式扩大学生的汉语阅读量整个小学阶段,语文课程设计中要逐渐加大学生的阅读量,特别是课外阅读量。只有不断地阅读,使学生的词汇储备、语汇储备、句子储备、语篇构思储备才能丰富起来,逐渐内化成学生自己的汉语运用能力。

(五)坚持快乐中学,快乐中做小学语文教学的对象是6-12岁的孩子,他们天真烂漫,一切都以兴趣为出发点,不能像初中甚至高中那样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在小学语文课程设计中,要善于根据孩子们的兴奋点,选择合适的语篇材料,运用合适的方式展现出来,具体形象地设计,使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快乐中说话作文。

四、结语

小学作文教学设计范文 篇十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下作业 有效设计

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和巩固学生学习知识方面起到无法忽视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发挥作业的作用,而不是让语文作 要想使得学生喜欢做作业就需要提高学生的做作业的兴趣,也要使语文作业具有多样化。教师要让作

一、使课下作业多样化、兴趣化

传统的教学体制下,教师设计作业形式单一,主要以书面呈现作为作业的形式。学生在单一循环的写作业过程中会产生厌烦的情绪,从而降低作业的质量。最主要的是降低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促使作业形式向多样化的方向转变,然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做作业的激情。创设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可以从小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出发,通过分析与研究小学生在做作业时的心理活动来完善教学内容,使内容贴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调动其做作业的热情。

首先,教师要设计灵活的多样的作业内容。新型的作业设计可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写和做相结合的模式,结合小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突出动手实践的课程。把语文作业与学生的动手能力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的能力和思考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多种感官的参与到课下作业中来,提高做作业的效率。例如,在《小蝌蚪找妈妈》的课文中,教师可以以学生观察作为作业的形式,让学生深入到实际,观察小蝌蚪是如何一点一点变成青蛙的。这样的作业形式,会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热情,也可以弥补在课堂中讲解不充分的缺陷。教师也可以把作业落实到书面上要求学生最后以调查报告的形式作为对这门课程的反馈。通过以上的两种途径,不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还能够推动教师教学的进步,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其次,需要教师在课下作业设计时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做作业的法宝。有了兴趣,教师不用担心学生是否能够按时的完成作业,也不用担心学生能否接受自己讲解的知识。因为兴趣会推动学生主动进行探究,主动的学习。因此,教师设计的作业形式应该是富有情趣,吸引学生的,在设计语文作业时需要在符合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的基础上,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迎合学生的需求,激发他们做作业的欲望。

二、以学生为中心,作业设计向自主性转变

以学生为中心是教育改革后的要求,要求教师能够重视学生主体性地位,在课下作业设计的过程中考虑学生本身的特点和心理需求。学生是有差异的,如果教师在留作业时采取整齐划一的方式,那么学生的主体性就会被忽视,从而造成“水过地皮湿”的后果。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需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作业层次性和发挥性的设计。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够在不同的层面上掌握学习知识。

作业设计向自主性转变,要求教师赋予学生一定的选择性,在设计作业时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也可以设计不同类型的作用。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三种不同侧重点的作业,第一种以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为重点,多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设计深层次的问题;第二种比较侧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多以调查或者实践为作业的形式;第三种以基础为中心进行知识点的延伸,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点的考察。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做选择,能力稍微强的可以选择第一种,能力在基础之上的可以选择第二种,能力稍微差的就可以选择最后一种。这种选择模式能够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学习乐趣,另外在作业形式上也实现了多元化,让学生能够从单一的作业模式中向多元化的作业模式中转变,全面发挥作业的魅力,激发学生做作业和实践作业的热情,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作业设计向自主化转变。

三、促使课下作业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学生厌倦学习,厌倦写作业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作业的负担太重,小学生现在也面临着升入初中的压力,所以教师在留作业的时候不能让作 教师可以适当减少作业量,提高作业质量,用少量的作业内容减缓小学生的作业压力,多为小学生创造自主学习与探究的时间与机会,让小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技能。

教师最主要的是要提高课堂的效率,因为只有提高课堂的效率才能够减少作业量,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收获了本节课所需要收获的知识,那么留作业时只需要简单的巩固一下知识就好了。因此教师应该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上精简课下作业,减轻学生做作业的负担。

同时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改活动,这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的一种方式。教师在评改学生作业时一定要以鼓励为主,批评为辅。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学习和做作业的信心。让学生爱上做作业,同时又能够以巧妙的方式让学生注意到自己学习上的不足之处,不要让教师的批改活动成为一种形式。教师应该多采用“好”“优秀”“较好”的表达方式,对学生的作业给予肯定,让学生能够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教师要以学生为核心,促使课下作 除此之外,在批改小学生作业时,教师可以采取幽默的形式,用小红花,幽默的语言等来提高小学生写作业的兴趣。用这种方式来促使小学生将写作业作为一种快乐,而不是必须完成的任务,让小学生化被动学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使作业富有“营养”,对课下作业进行有效的设计。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中心,作业设计向“自主化”方向发展,教师也要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探究的热情。只有在设计作业时注重学生的整体性发展,才能发挥学生的潜在性能力,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张志青。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J].时代教育,2014,(20):23-24.

小学作文教学设计范文 篇十一

关键词:作业设计;优化教学;主动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业是一个重要而又不可缺少的环节,其

与课堂和课外教学一起构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完整体系,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巩固与运用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与方法。

虽然新的课程改革已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但是在现在教学中小学生的语文作业设计依旧停留在原有的抄抄写写中,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业进行优化设计就要从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出发。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在作业设计中主要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主要为:缺乏针对性、缺乏选择性、缺乏多样性、缺乏社会实践性和存在随意性。

在缺乏针对性上,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完

全不顾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程度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往往布置一些比较偏于难的作业,这种作业的设计模式是完全不顾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的,这样就导致了小学生在语文作业中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在缺乏选择性上,其主要表现在,教师只是片面地多布置作业,没有对自己所布置的作业有计划性的精心设计,这就造成作业单调而又乏味,学生在写作业的时候也没有获得实际的效果,学

习效率非常之低。

在缺乏多样性上,很多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完全不顾作业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上的丰富性,只是拿大量的时间去找一些已经掌握或者将已经讲解到的习题划入到作业的范畴内,这样所布置的作业是完全没有挑战性的,不仅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还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将学生的思维禁锢在一个固定的模式下。这种情况如果存在的时间比较长,那么对学生的创意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

在缺乏社会实践性上,教师布置的作业往往都固定在一些死记硬背的东西上,无法将学生身边的事物联系到学习中,这样学生就无法在作业中对这些知识去思考、其观察、其感知。长久下去,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就和作业脱节,学到的知识也无法应用到生活之中。

存在随意性的现象在小学语文课堂作业布置中是最明显的。很多教师认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只要打好学习基础就可以了,在作业的布置上无需过于精细化的追求,因此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也就随便地布置一些例如抄生词、超课文这些简单而又机械性的作业。在这种作业模式下,小学生的作业设计是不用经过任何思考的,在这种情况下,这些简单而又机械的作业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业优化设计的应用

1.设计多元化的作业

作业作为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作业来说,其不是单一而又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是让学生在一种愉悦而又合理的情景中获得知识与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载体。随着教学体制的改革,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上已经注意到对学生参与学习热情的调动,但是,作业同样作为学生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样也就忽视了对学生充分运用多感官和多角度认识事物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在课堂作业设置上尝试一种新的方法。首先可以将过去单一的文本作业尝试改进成具有趣味表演性、多层次性、可操作性、自我选择性和实践性等多种类型的作业,然后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以查资料、图画、剪报以至于手工制作的形式来完成自己的作业,鼓励学生对自己学习的知识进行思考与分析,以多种形式来将自己的作业呈现出来。作业不仅是一个载体,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它又是学习和教学中的一个凭借,让学生在这个支点和起点之中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作业的创造中,让学生在一个愉悦的情景下,充分地利用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一些熟悉材料对自身的潜能进行挖掘和展示,不仅可以获得很多丰富的知识信息,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全面参与学习的能力。

2.设计自选式作业

作业不仅是学生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理解到升华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课堂作业的设计中,教师要想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中获得一定的知识,就要从不同角度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而在这个基础之上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他们自己的作业。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很多教师都是在讲解完课本上的内容之后再来布置作业的,这样在作业的量、难度和完成形式上,就由教师占据着一定的主动权,而学生就会在一种被动的局势下按照教师的规定将这些作业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虽然学生都能够按照规定将这些作业完成,但是用功的学生会完成得比较好,而那些不够用功的学生常常都是采取一种拖延与逃避的方法对付作业。但是,如果让学生在作业上自主选择,这样他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接受度、自己的学习兴趣,一步一步来完善自己的知识水平,并在这个完善的过程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水平。选择作业,不仅让学生在学习和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有了热情参与的欲望,同时还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不再仅仅局限在书本之中。

3.设计多层次作业

无论是传统的教学体制还是现在的教学体制,在教育的对象上都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从学生的个体出发,其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所以在发展的空间上也各有不同,因此,不论是在教学中还是在作业设计上教师都要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个性特长和知识基础采取不同的实施手段。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在知识水平上处于同一起跑线,但是他们的接受能力和个性特征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因此在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中教师就应该多层次而又有差异性地进行。对于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在适当减少作业量与降低难度的基础上,让他们做一些抄写有趣味性的东西,以此来让他们在易学和乐学的基础上解决他们接受能力差的问题,在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对于那些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比较好的同学可以适当地增加作业的难度,对于他们的作业设计可以从积累语言文字、提高操作能力、拓展课外阅读水平等方面出发。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学生接受能力差的问题,同时还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了有效的锻炼,更重要的是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度。例如,在词语造句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求学生对“幸福”一词造句,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对这个词从不同的句型中进行,对于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可以造一句话,相对较好的学生可以多造几句话,非常好的同学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以拟人、比喻这些角度出发来变换出不同的句型。

综上所述,在小学教学中其作业的设计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其解决方案的实施一定要从最优角度出发。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对于它的优化设计不仅要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同时还需要从学生的个性出发,采取人性化的方法来实施,这样才能使作业设计得更加完善,才能更好地将作业的优势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曾洁。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生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2012(9):68.

小学作文教学设计范文 篇十二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元化;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0-0100-01

近年来,关于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层出不穷,出现了很多优秀的理论研究成果。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现状,其主要原因是传统的作业设计方法存在很多问题。机械、僵化、死板,无疑已�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影响下,近年来我不断地对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展开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受益匪浅。那么,应如何设计多元化的小学语文作业呢?下面,重点探讨几种非常有效的设计方式。

一、实验型作业的设计

所谓实验型作业,顾名思义是指通过实验的方式而完成的一种作业形式。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很多丰富的科学知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科学知识,适当设计一些实验型作业,则显得十分必要。例如,执教《乌鸦喝水》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型作业:要求同学们回家之后,寻找一些小石子和一个瓶子,然后依照课文所述的乌鸦喝水的方式进行实验操作,看看事实是否与课文所述相符。作业布置之后,同学们为了验证这一情况,积极地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乌鸦喝水》中乌鸦喝水的方式是可行的。通过这个实验型作业的完成,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以说,实验型作业的设计对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乐趣,更有助于学生理解相关的课文内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课文内容积极开动脑筋,为学生设计出更多具有典型意义的实验型作业,让语文作业设计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二、绘画型作业的设计

对于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很难将绘画和语文联系在一起。事实上,绘画型作业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学生当中,绝大部分同学都喜欢绘画,而语文课堂正好可以给他们搭建一个展示的舞台,让他们在绘画的同时更加热爱语文学习。例如,执教《画鸡蛋》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绘画型作业:要求学生在一张白纸上画若干个鸡蛋,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将鸡蛋涂上颜色或进行其他装饰。然后观察一下在其所画的鸡蛋当中,有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第二天同学们将作业交上来,我审阅完大家的绘画作业后,发现同学们画的鸡蛋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在完成这幅绘画作业的同时,同学们也理解了课文中所讲述的道理。绘画型作业的设计是小学生所喜爱的,在语文教学中完成绘画作业,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新颖别致的,在享受绘画的过程中,也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学习上的“福音”。

三、制作型作业的设计

新课程改革标准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可以适时地设计一些制作型作业。制作型作业不仅需要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也需要学生积极地开动脑筋,这对于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执教《贺年片》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制作型作业: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一张贺年片。制作时,可以仿照现成的贺年片,也可以自由创作。在贺年片上需要配有图案和贺词。作业布置下去之后,同学们表现得非常积极。第二天上课时,同学们积极踊跃地展示和介绍自己制作的贺年片,整个过程中充满了欢声笑语。制作型作业的设计,可以有效丰富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形式,让语文作业设计不再那么死板、机械。所以,适当地设计制作型语文作业,是非常有益的。

四、活动型作业的设计

活动型作业,是指教师通过组织某项活动进而引导学生完成作业的一种作业设计形式。这种作业设计形式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在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与同学进行相互交流,还可以激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例如,执教《植树的季节》一课时,正值春天,于是我要求同学们每人准备至少一棵小树苗,然后带领大家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植树活动。在植树活动过程中,同学们表现得非常积极,认真地植下小树,再精心地为其浇水,事后还经常护理、照看。看到同学们的积极表现,我也被大家的热情所感染了。事实上,活动型作业的设计并不难,只要教师肯花费时间、付出辛苦。但是这一点对于很多语文教师来说是很难做到的,很多教师认为这样的作业太浪费时间。对于这样的观点,我是持否定态度的。我认为,只要有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适当地设计一些活动型作业是非常有必要的。

五、结束语

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不仅要搞好课堂教学,也要搞好作业设计。殊不知高质量的作业设计,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都是非常重要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不吝其行,积极地设计多元化的语文作业,让小学语文作业不拘一格,丰富多彩。如此,学生才能越来越喜欢学习语文,这也正是所有语文教师所期盼着的。

参考文献:

[1]黄伟,王国兵。让语文作业也精彩[J].科学大众,2009(10).

[2]曹丽丽。还语文作业以生命色彩[J].读与写,2010(01).

小学作文教学设计范文 篇十三

关键词: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制作流程;职业素养

在信息时代,随着新材料、新工艺、新媒介平台的发展,平面广告设计的内涵、方法发生了变化,对广告设计师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艺术设计类课程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基础课程,但由于受到固有艺术设计教学观念的影响,“重艺轻技”的问题较为突出。如,在课程结构方面,理论知识较多,实践性内容占比较小;在课程教学方面,讲授艺术表现的知识较多,缺乏对学生相关设计技能的考查。平面广告设计具有综合性,教师要结合时展的特点,注重团队协作,贴近行业发展实际,让学生接触外部的世界,了解行业需求。由此可见,改革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结合平面广告设计的制作流程,优化课程结构与衔接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前高校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是艺术设计教育中的重要课程,通常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部分。这样的课程设置方式便于教师的教学与管理,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如教学方法雷同、教学手法单一、课程衔接不够流畅等。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联系不够紧密,导致课程设置分立,学生学习的知识与掌握的技能缺乏有效的关联,学生难以通过模仿、练习、实践、创新创作出理想的设计作品。这样平面广告设计人才培养便陷入了两个误区:一是强调以图形图像软件教学为主的操作训练,将软件操作作为教学重点,突出对设计软件功能、特效的应用,而忽视对设计思维、设计理念、设计意识的提炼与传达;二是将广告设计等同于艺术创作,过于强调个人的艺术体验与风格,与实际的平面广告制作脱节。平面广告设计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生需要将平面广告知识、软件设计技能以及艺术设计的创意、热情融入其中,从而提升自身的设计水平和竞争力。平面广告设计课程在课程结构方面面临目标与学时两大难题。

1.课程目标中的问题

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涵盖的内容较多,教学目标具有广泛性,如学习艺术设计知识、掌握平面软件的操作方法以及具备职业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等,这些知识和技能要体现在具体的广告设计实践中(如广告标志的制作、广告创意主题的确立、广告设计方案的完善等)。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广告筹划、广告设计、广告推广应用等方面的知识。这样就容易导致课程设置存在盲目性,让学生无所适从。

2.学时上的问题

任何课程的教学都需要相应的学时安排,笔者所在学校的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有60个学时,其中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然而,由于教学内容较多,这些课时往往难以完成对学生设计知识、技能的培养,教师的教学重点不够突出,教学存在盲目性,一些学生“学而不会,会而不精”。平面广告设计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分立的教学模式,将知识点分开,这样虽然有助于优化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和衔接顺序,但学生往往被动地学习,难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设计热情。因此,教师需要从优化课程教学入手,创新教学方法,进行课程改革,重新整合知识点。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指出,自我效能知觉指的是相信自己具有组织和执行行动以达到特定成就的能力的信念。笔者借鉴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剖析学生对学科知识、能力、知觉的预期,结合平面广告设计制作过程,联系实际,构建新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让学生了解现代平面广告设计的发展趋势,在实践中增强信心,获得成就感。

二、平面广告设计公司的作品制作流程

优秀的平面广告设计往往是由一个团队协同完成的,团队成员从自身的专业素养结构出发,发挥各自的优势,合理分工,制作出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广告作品。广告设计公司设有策划部、客户部、创意部、媒介部、综合部等部门,各部门依照部门规程,分担各自的职责,共同服务客户。一则完整的广告设计作品的制作流程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首先,由客户部人员参与业务调查和跟进,搜集广告需求,开展行业资料调研和分析,得出广告设计需求。其次,策划部依据行业发展资料,结合相关设计要求,制订方案,由媒介部完成媒介完善和优化。然后,创意部根据媒介方案,结合行业用户需求,组织文案并选择艺术审美视角,以确立作品的创意方向。最后,创意部将设计方案提交给客户部,组织各部门参与探讨,修正、改进方案,形成最终的提案。也就是说,一个完整的广告设计过程大致由调研、策划、创意、原稿设计、正稿制作、校对、输出等流程组成,每个环节都是整个广告设计流程中的重要节点。设计公司同样遵循上述工作流程,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改革也应该参照上述流程。教师要基于用户、行业、社会发展的实际,找到优化平面广告设计课程的思路,突出平面广告设计的创意表现。如,教师可在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融入各类设计大赛,围绕参赛项目与学生共同探讨平面广告设计的创意和艺术表现,分解具体的设计任务,让学生分工参与实践,体验整个广告设计过程,在具体的设计实践中交流、学习和分享,了解平面广告设计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在协同制作与共同参与中,既突出了个人的专业优势,又促进了团队协作,提升了学生的创造性设计思维和服务意识。笔者所在的学校结合平面广告设计的具体制作流程,打破固有的课程章节、课时结构安排,从具体的平面广告设计任务和作品制作流程着手,将平面设计课程划分为几大模块,再结合具体的模块任务细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如,将平面广告设计制作流程分解为创意和设计表现两大模块,每个模块再进行内容细化,并将整个教学过程融入具体的、可行的平面广告设计制作,从而增强学生的平面广告设计兴趣,培养其平面广告设计职业素养。

三、以平面广告设计制作流程优化课程衔接

平面广告设计课程课时较少,相关的教学内容较多。因此,教师要解决课时与课程之间的矛盾,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优化课程衔接,细化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任务,激发学生的设计兴趣。

1.分组协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平面广告设计本身具有多岗位协同、融合的特点,基于具体广告设计任务的分工要求,笔者通过小组分工设置不同的兴趣小组,让学生自愿加入小组。每个学习小组有5名学生,结合具体课程分解小组任务,各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参与作品设计,共同讨论、协商。团队分组实现了对具有共同兴趣学生的整合,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为其适应未来行业分工和设计需求打下了基础。小组划分之后,要明确小组成员的学习目标。小组的学习方向已经确定,但小组成员需要从个人的学习目标出发,细化课程模块内容。如,将个人的兴趣、未来的就业方向进行统合,并确立为个人的发展目标。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彰显学生的个性。

2.以案例细化课堂任务

平面广告设计教学案例能将课堂教学与真实的设计任务关联起来,教师可借此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兴趣小组,细化教学设计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使学生掌握平面广告设计方法和技能。如,教师可细化与分解平面广告设计的知识点,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案例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又如,教师可通过海报广告设计案例、企业宣传册设计案例、报纸广告设计案例、宣传画册广告设计案例等,针对不同的设计工作岗位和任务构建序列化的教学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课后小组协作学习

课后小组协作学习是弥补课时不足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实训任务,知识点较多,教师应该强调课后小组协作学习。如,教师可借鉴包豪斯的设计教学经验,鼓励学生自主查阅资料、撰写创意文案、完善作品,通过“群体工学”方式增进交流与分享。

4.作品展示与评价

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中的作品展示环节是对教学内容的阶段性总结。无论是创意教学,还是具体的动手操作,教师都要进行学生阶段性作品的展示与评价,从组内交流延伸至班级的组间互动,研究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从中获得经验。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又能帮助学生明确职业定位。阶段性评价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采用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师生互评等方式,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程教学的连续性。

参考文献:

[1]柳国伟。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改革研究。美术教育研究,2014(22).

[2]徐崇。“两段式”广告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艺术科技,2016(12).

[3]沈慧。平面广告设计教学方法改革研究。美与时代(上),2016(10).

[4]万本龙。中国民俗图案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5]张婧。中国传统水墨形式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研究。云南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4.

[6]王如。现代平面设计元素剖析。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7]吕佳。女性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影响力研究。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小学作文教学设计范文 篇十四

【关键词】素质教育 小学语文 作业设计

新一轮课程改革主要目标,就是要将过去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转化为自主、平等、合作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创造主动、合作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在小学语文教学环节,作业设计是一项关键的教学环节,它同课堂讲解、课余活动构成了小学语文教学整体体系,不局限于教学课堂,还要拓展到课外活动,不断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提高语文学习趣味性,切实提高语文素养。但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过于重视基础知识的强化训练,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重视不足。这种作业设计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让其感觉语文学习枯燥,降低了教学效果。

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围绕新课程改革目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一些改进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建议和对策。

一、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比较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如何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因此大多数教师倾向于围绕考试题型来布置课后作业,作业题型固定呆板,缺乏灵活性。在这种作业模式下,学生很容易相互照抄作业答案,应付了事;这种作业布置模式也忽视了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锻炼;作业形式过于书面化,口头作业量过少;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狭窄。

二、新理念语文作业设计改革思路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小学语文作业要围绕“不断发掘课程内涵价值和意思,重构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体系,将语文教学延伸到课外、校外生活,融入到学生的现实生活当中。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不断提高语文基础知识运用能力;在运用知识过程中,在知识与能力的相互交叉作用下,促使其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升华和发展。

语文课外作业要成为连接学生课内学习和课外生活的桥梁和纽带,不断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

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作业设计水平,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中巩固语文知识,学会融会贯通,不断升华语文综合素养。下面具体探讨语文作业设计思路和方法:

1.新颖巧妙,激发兴趣

兴趣是良师益友,有了兴趣的驱动,学生无需教师的督促就会主动去完成作业,积极思考知识的运用方法。要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教师要在作业设计中融入情趣性和新颖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中国石》课文后,可以让学生课后去绘画出自己心中的中国石,并在班上展览,评出优秀作品。

2.拓展思维,加强创新

新课标明确要求: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促进其学习持续发展,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作业设计要为学生提供思维运用的空间。例如在讲解《捞铁牛》一文后,可这样设计课后作业:我们从怀丙的实践经验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怎样创造更大的奇迹?可以要求学生尝试改写、续写练习题型,为他们提供发挥个人思维想象的空间。

3.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一个班的学生认知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教师要在此基础上设计灵活多样的作业,保证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具有成功的可能和挑战的空间,充分带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程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作业效果。

三、新课改下作业设计策略

新课程明确指出,课后作业要结合现实生活、设置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学习题型,启发学生思维,促使其探索和学习知识本质,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做学习的主人。优秀的语文作业设计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和挑战性特点。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可以尝试以下作业设计方案:

1.社会交际型

社会交际型作业主要是通过布置课堂情景剧、小品、对白等方式,来展现学生语文知识运用能力,帮助学生加深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不断提高其学以致用的能力。如《狐假虎威》可设计这样的作业:根据课文讲述的故事分角色进行表演,可以自由大胆地进行发挥,比一比谁表演得最入神、最入情。演说交际型作业,让学生自编自演,学生兴趣盎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交际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

2.读写积累型

读写积累型作业,就是要帮助学生积累、熟知各种名言美文,将其融会贯通,在写作过程中运用出� 如古诗《咏柳》《宿新市徐公店》可设计这样的作业:吟诵着这两首古诗,你是否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其实在我国璀璨的文化宝库里还有许多描写和赞颂春天的优秀诗篇,请你搜集并摘抄到《阅读积累簿》上。读写积累型作业符合课标“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的要求,这种作业长期坚持做下去,会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3.考察探究型

考察探究型作业,是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通过参观访问的方式去探究语文知识应用的方法,并根据教材要求,采用文献分析法、实地调研法和小组讨论法等来编写研究报告。通过这种途径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语文知识的本质。

小学作文教学设计范文 篇十五

1. 作业设计要体现趣味性,让学生喜欢做语文作业

一直以来,作业的功能被定位在“巩固知识”和“强化技能”上,直接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教师布置作业时总要贪多求全,生怕有遗漏,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将来学生的能力也越高。事实上,能力的高低与机械的记忆书写没有多大关系,小学语文要培养的是学生听说读写多方面的能力,那种机械的书写作业已达不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一些学生经常完不成作业,其实是那些单调的书写作业让他们对作业丧失了兴趣。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要求的特点,把作业设计得形式多样,争取让作业内容丰富而又不失创造性,让学生通过做作业全面训练听说读写的能力。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认知水平,可以设计出不同类型的作业,比如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等实践性较强的作业。

2.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作业要体现层次性

(1)作业量的分层。

对作业量增减的依据是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对其发展的要求。内容简单、容易掌握的就少布或不布,切忌重复布置简单重复性强的机械性作业,这会极大挫伤学生写作业的兴趣。对于学习能力强、态度认真、知识掌握较快的学生可以不留作业,给这些学生减负,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发展其他爱好,让他们有更多的自由发展时间和空间。对于学习能力弱、态度不认真、知识掌握不牢的学生,可适当增加作业量。这样,所有学生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

(2)作业难度的分层。

作业的难度应略高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遵循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原则,给学生一个可以选择的范围。能力强的可选做较难的,能力稍微弱些的可以选择简单的。由于小学生的好胜心较强,有些学生会知难而进,还有一些学生会在已有的知识水平上跳一跳,尝试“摘树上的果实”。这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根据不同类别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作业,作业要有层次、有梯度、难易有别。对于读书笔记这类作业,低年级应以摘抄为主,中年级要以概述为主,高年级以谈感受为主。因为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学习相同的知识会取得不同的效果。如果设计作业不考虑学生的差异性,结果往往是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而能力弱的学生“吃不了”,语文能力的发展都会受到限制。我在作业的设计中,撇弃了过去那种强制、命令式的作业布置方式,照顾到学生之间的差异,设计多梯级作业,充分给学生留出自主选择的空间,让优秀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满足,让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能承受,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3. 作业设计要体现多样性

传统的作业读写训练量大,形式枯燥,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效率较低,不能全面地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可学生的实际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会在学生的活动中捕捉时机,设计灵活多样的作业。学生在形式丰富多彩的作业诱导下,必然会对做作业产生兴趣,学习积极性也必将大大提高。

(1)演说交际类作业。

可以是演课本剧,如学习课文《三顾茅庐》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排演课本剧,起到理解深化、巩固的作用;还可以设计一些辩论题,让学生通过辩论表达自己的看法,这种方式的作业可以让学生迸发灵感的火花,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可以让学生把口语交际课中的观点拿到生活中实践一下,学习与人交往,锻炼口语交际、待人处事的能力。这类作业真正让书本知识融入生活,让学生把知识放在生活中进行检验、进行思考,达到了活学活用的目的。由此可知,学习即生活,生活即学习。

(2)读写积累类作业。

语言的学习离不开必要的积累,这类作业也是发展语文能力的重点。这类作业可以是把好词佳句摘抄下来,可以写读后感,可以对精彩片段进行比较创作,以提高语言和写作能力;还可以是一些“信息收集”类的作业,对广播、电视、报纸里的内容进行采集,并定期进行交流。通过对学生摘抄内容的跟踪调查发现,经过摘抄等作业无意识地诱导,童话和故事已不是学生阅读的主要方面,诗歌和散文已经进入许多学生阅读的视野。这类作业的主要作用不仅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积累了语言素材,发展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范围,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水平,为更好地进行写作做好了铺垫。

上一篇:丰子恺《我的母亲》阅读答案【精选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