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游戏中学到语文作文(最新10篇)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本文是一米范文www.1mi.net人美心善的小编帮大家整编的我从游戏中学到语文作文(最新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从游戏中学到了语文 篇一语文,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见,各种广告、牌子、什么都用上了语文骑乐无穷(其)摩托车广告,默默无蚊(闻)闻香广告。可以说生活中处处是语文,处处都能学习到语文。
我最近玩了一个游戏叫《梦幻西游》这个网络游戏是由古代神话小说《西游记》做背景,所整理出来的,从游戏中我知道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当初有一个皇帝叫 李世民,西游记的作者是谁?玩这个游戏如果你的语文学得好的话,就会觉得很好玩,很轻松。比如说里面的NPC会问你关于语文的问题:桃花潭水深千尺下一句是什么?李白是在哪个朝代?你如果打答对了,他就会给你一定的奖励 ,让你更加努力。
在游戏里面成语数不胜数,比如说:横扫千军,后发制人,破釜沉舟,日月乾坤,双龙戏珠,天地同寿,雷霆万钧,这都是各个门派的看家绝学。在游戏中,我还认识了“程咬金”“空慈方丈”等等传奇人物,他们个个身怀绝技,武艺技压群雄。称为武林霸主。在享受健康游戏给我们带来的欢乐的同时,又感受到语文的神秘莫测,何乐而不为呢?
语文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用得到,只要你细心观察,有一句俗话说得好:一切真理必须从观察与实践中的得来,你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能学到语文,都能看到语文。他和我们的生活是分不开的。
我从游戏中学到了语文 篇二那天,我在家里没事情做,就打开电脑玩游戏。可玩了一会,心想:“这些游戏太无聊了。如果有一些既好玩,又能帮助学习就好了!”这会,爸爸走到我的房间,看见我在玩游戏,说:“你作业做完了没?”我说:“做完了!”“那做完作业不知道看书啊,整天就知道游戏!”爸爸生气地说道。我心有点害怕的说:“那我也不想这样,我只是想看看游戏里面有哪些东西能够提高我的语文基础而已嘛!”爸爸好像看出我的心思,说:“让开,让我来帮你看看。”接着,我就让爸爸来控制电脑。
过了一会儿,我看见电脑屏幕上多了一个图标,我说:“爸爸,这是什么呀?”爸爸答道:“噢!这是一个游戏软件。既能玩游戏,又能学习!就这样吧,你自己慢慢玩,我还有事情。”随后,爸爸起身就出门了。我有点心急,爸爸一起身,我就马上打开这个游戏软件。一看,哇~~~~这么多游戏,有成语接龙、大众成语、射击成语……好多好玩的游戏啊!本来就喜欢玩那种射击游戏,就点击击射击词语来玩。
一打开这个游戏,里面有一把枪和一大堆气球,游戏规则是这样的:这里有50个气球,要你打中规定词语气球,就过关。我有点心急连规则还没看完就点击开始了。一开始,有好多词语气球乱飞,看见电脑屏幕下面出现一个词语:美丽。接着我又看见气球上出现了很多拼音,弄不明白是什么,就返回看游戏规则。原来气球上的拼音是下面词语的一个,要打中符合的拼音才算过关。看完后,就真正看是了。第一个词语是:黑色,我又看到红色气球里有黑色的拼音,就立马开枪,“啪”的一声,打中了!Yes!这时我好开心,接着又有下一个词语出现:凹凸。看见这个词,心想:“这个词读什么来着?”越想越想不起来。随后就看见游戏上的提示,就说:“这个词原来读aotu(凹凸)啊!”接着又看见红色气球上有凹凸的拼音,一开枪,又打中了。接着又出现下一个词语,又下一个……之后我还玩了好多游戏。
在一次语文考试中,我看见第一大题的看拼音写汉字中,看见有好多拼音都在游戏中见过,就全部写了下来。等卷子发来时,我的拼音写汉字全对!这是我我很开心、高兴!!!
我从游戏中学到了语文 篇三关键词:小学英语;教育游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205-02
教育游戏与传统观念的上的游戏理念不同,这是一种比较严肃的游戏。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专门针对一定的教学目标而开展的游戏,教育游戏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具有娱乐效果的教育方法。根据教育部对小学英语教育的课程标准,鼓励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采用活动途径,让学生能够对课时内容的参与度更高,学习效果更好。关于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教育游戏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较高的认可。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融入教育游戏,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对知识点加深了了解,同时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让整个小学英语的课堂活跃度得到提升,学生更加愿意参与到学习中来,对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也得到提升,而不是成为应试教育之下只会考试却不会表述的效果。
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教育游戏的优点
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教育游戏后,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旨在为学生建立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称中的积极性,对整个教学课程的安排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实现课堂效率高效灵活。关于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教育游戏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结构。传统教学中最常见的教学方法就是老师在讲台上对课时内容进详细分析,学生在课堂中结合课本知识并记录笔记。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在考试中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但若应用到小学英语的教学上来,学生只会回答试卷问题,口语表达和灵活应用的能力得不到开发,整个英语学习的效果和意义没有体现出来,这是不利于学生后期的学习和发展的。而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教育游戏后,增加学生对英语的实际应用机会,把教学的目标树立在更高的标准之上,不仅仅是要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更要帮助学生开启人生的另一段旅程,建立起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结构,充分发挥学生活泼爱玩的天性,在游戏中进行学习和巩固,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让课堂学习不再枯燥,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教育游戏的理念就是通过娱乐化的方法来将知识点对学生进行灌输。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这个时代了,学生需要更多的机会来接触英语,应用英语。小学时期的学生对英语的学习还刚刚入门,只要把握好这个阶段的教学,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才能够更好地开启未来的英语教学旅程。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融入教育游戏,首先,课堂的氛围得到改善,学生之间彼此竞争,互相帮助,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后,会主动去参与到学习中,并在教育游戏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满足了学生的好胜心,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有自信。
二、影响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教育游戏的因素
要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融入教育游戏,需要学校具有良好的设备设施,为教育游戏的开展提供硬件条件,同时,还需要教师、学生以及家长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教育游戏真正的教学效果,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教育游戏进入到小学英语教学的效果都会受到影响。
1、学校设施不够齐全。新型教育游戏的推进,往往需要有良好的设施来进行展现。但在一些条件稍微差一点的学校,学校的硬件设施不够,学生没有足够的机会去接触到教育游戏,关于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教育游戏的观点也就成了纸上谈兵,从源头处就没有实现对教育游戏的应用,教学的效果也就得不到体现。
2、教师缺乏相应的信息技术技能。大多数的教育游戏都是以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的形式来表现的,在相关教育游戏的具体开展中,往往需要教师有较高的信息技术技能。这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够做到的,许多教师由于缺乏相关的信息技术技能,觉得开展教育游戏“很麻烦”,便放弃了这一教学方法。
3、学生在游戏中能否学到知识。一些学生在教育游戏的过程中,只是关注游戏的娱乐性,忽略了在游戏过程中对学习的兼顾,整个课堂的学习效果没有得到体现。并且,在实施教育游戏时,并不是游戏玩得好就代表该学生的学习效果好,这还需要有长时间的观察磨合才能得知,许多人认为,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不能在游戏过程中掌握好“度”,甚至可能只是沉迷游戏,而忘记了学习,这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开展时非常不利的。
4、家长的反对。从家长的角度来说,游戏软件大多只会让孩子迷失自我,荒废学业,更不可能会学到知识。这也是当前我国社会中家长对各种游戏的看法,家长对于普通游戏和教育游戏没有严格的区分和了解,认为凡是游戏就可能会让孩子“沉迷上瘾”,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教育游戏要融入小学英语的教学中,在家长这一关就会受到很大的阻难。
三、如何建立良好的授课模式
针对教育游戏在运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需要教师和校方共同努力来解决,建立起良好的教育游戏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新型授课模式。首先,是要让学校有足够的空间和机会来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接触到教育游戏,比如可以增加学校中的计算机设备、改良教室环境,加大对学生开展教育游戏教学方法的力度;其次,对老师进行相关信息技术的培训,让老师了解到教育游戏的优势,并灵活应用到小学英语的教学中去;随后,在进行教育游戏的过程中,不是放任学生去学习和游戏,而是要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力求学习娱乐两不误,让学生通过游戏来爱上学习,而不是沉迷游戏忘记学习;最后,还要做好对家长的工作,班主任或英语老师要对学生家长进行指导了解,从家长处获得许可和帮助,让家长也鼓励孩子积极参加教育游戏,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并在家庭中做好对孩子的监管,帮助孩子在课余时间提升自我控制力,提升学习效率。
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教育游戏有非常多的有点,但也许多外界因素导致其教学效果得不到更好的体现,学校和老师要从学校设备、教师技能、学生指导以及家长观念处进行改进措施,真正实现教育游戏的教学意义,提升小学英语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 霄。小学英语教育游戏的开发及其应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46):323-323.
[2] 侯衍捍。小学英语教育游戏的设计与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08.
我从游戏中学到了语文 篇四【关键词】交际型教学 游戏教学法
一、游戏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游戏教学法,就是以游戏的形式教学,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学到教材上的内容,或者学到必须掌握的课外知识的教学方法。简单地说,游戏教学法就是将“游戏”与“教学”两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方法。国外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了对教育游戏(educational game)的研究。现如今在国外,教育游戏逐渐专业化,例如微软公司和麻省理工合作的Games-to-teach项目,目前已开发了部分学科的游戏化教学软件的概念框架。
1.新课程标准下的游戏教学理念。《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游戏教学法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还能更好的服务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帮助他们学习各种学习方法和策略,从而更好的独立学习,而不是单纯的获取知识。
2.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游戏教学理念。为了更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要求英语教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英语教学专家已初步勾勒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蓝图:从新课改倡导的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文化意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五个方面培育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转变为以“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四个维度组成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而游戏教学法能有效地从这四个维度出发,化难为易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
二、交际型教学中游戏教学的应用设计
1.侧重口语教学的游戏案例与分析。
(1)案例。在侧重口语的交际型教学中,单词表演、课堂情景剧表演,情境游戏和团队竞赛都可以在游戏中激发学生说英语的兴趣,活跃课堂,制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杭州某外国语小学的一位英语教师,教学下列对话:
Student: May I come in?
Teacher: Come in, please. Look at the clock, you are late.
Student: I’m sorry.
Teacher: Don’t be late again.
lead-in环节中,由学生挑选数字来玩游戏。首先为“again”游戏:学生跟着教师的指令做动作,教师说“again”,学生再做一遍动作。接下来是“Let’s say”:由一个图标引出句型“Don’t……”,接着举例“Don’t walk on the grass”,学生复述再看图说话。然后是“Describe the picture”,利用给出的“Look at the… it’s very…”句型描述看到的图片。
(2)分析。上述案例中,教师充分利用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导入了“again”和“Don’t…”的教学内容,推进了课堂进程。但弊端也暴露出来:首先,游戏中的信息输入内容过于简单,学生易在反复操练中产生抵触心理;其次,没有深入操练和语言输出,在“Let’s say”和“Describe the picture”两个导入句型的游戏中的操练过于简单;最后,知识点巩固不够,例如针对上述案例中的对话教学进行巩固时,可通过角色扮演,增添学生家长的角色,创编迟到后学生和父母的对话,以及父母和老师的对话。这样的课堂不仅导入了新单词新句型,还真正使学生锻炼了口语。
2.侧重阅读教学的游戏案例与分析。
(1)案例。在侧重阅读的交际型教学中,例如猜测游戏,填字游戏,快问快答,角色扮演游戏都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提高阅读水平。
(2)分析。对于这堂课来说,游戏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课文充满兴趣,同时增强学习的信心。根据已有的故事情节进行分析和猜测剧情,对阅读文本起到了一个助推的作用,同时也升华了主题。但这堂课也存在着弊端:句型和语法知识点比重过少。教师可利用阅读材料的话题,通过游戏进行拓展练习,针对相关句型进行巩固操练。综上所述,上述案例是一次成功的课堂教学。
三、应用建议
1.清楚游戏规则,管理课堂秩序。上述第二个案例中,教师直接抛出问题,开门见山,简单有效。但如果教师在游戏前的规则表述不明或者在游戏过程中对课堂管理不到位,将导致课堂纪律不好维持。所以应讲清楚游戏规则,避免大量陌生英语词汇句子输入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并参与游戏。
2.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师应对课堂每个环节了如指掌,有充分的课前准备。
3.丰富的游戏储备和新的语言输入。学习者无法获取新知识,就会丧失学习的兴趣。因此,在语言输入时,应确保其处于“i+1”的水平:即只有当我们理解的语言结构略超出我们现有知识的时候,习得才能产生。所以教师一定要有丰富的教学游戏储备,应多阅读相关的书籍或者多参加一些优质课,在其中积累经验,也可以穿插合适的游戏化教育软件进行教学。其次,富有创造力,将以前熟悉的游戏加以改编,融入新知。
4.“习得”与“学得”相统一。游戏操练过于停留表面,学生实际上都仍为半懂不懂的状态。即游戏目的与形式不一,偏离或没有达到预定教学目标,对于学生的语言操练和交际训练作用不大。因此,充分利用游戏,做到“习得”与“学得”相统一。
我从游戏中学到了语文 篇五[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英语教学 教育游戏 应用模式 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0-038
进入新时期以来,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在此背景下教育游戏正日益广泛地应用到小学英语教学中。结合实践来看,教育游戏充分利用小学生心理特性,通过借助将教学与游戏相结合的方式极大程度地提升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准确掌握相关知识点,同时更有助教师实现良好的教学质量。为此,下文将结合我工作实践重点围绕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中教育游戏应用模式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育游戏含义及其所具有的作用概述
1.教育游戏含义
教育游戏主要指通过将具体教学内容与游戏相结合,从而达到在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障教学质量的一种方法。结合实践来看,相比一般的游戏,教育游戏往往兼具娱乐性及教育性,其在当前被广泛地应用到教学中,这其中就包含了小学英语。
2.教育游戏应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所具有的作用
教育游戏应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一般具有以下三个方面作用:第一,提升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在本轮新课程改革中,采取相应措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已经成为了小学英语重要的目标。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往往好奇心重以及爱玩好动,而教育游戏的应用正是利用他们这一特性构建一个游戏式的教学环境,从而有效提升他们英语学习兴趣;第二,保障英语教学质量。教育游戏的应用除了提升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外,还能够起着保障教学质量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得益于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使得教师能够为学生构建一个游戏式教学环境,如此一来可以使得他们可以在充满兴趣的前提下专注到课堂学习上,进而有助于保障教学质量。
二、新课程背景下英语教学中教育游戏应用模式
鉴于教育游戏在英语教学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应当采取适宜的应用模式来确保其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为此,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单词教育游戏模式
单词是英语的基本组成单元,是学生学习英语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之一。但是,我在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与记忆单词时,往往会感到单调乏味,加上单词量极大,所以其极易出现单词记忆不牢,甚至是遗忘的现象。所以,对单词进行反复的记忆与复习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正确把握英语单词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单词记忆习惯,采用诊断式的游戏模式进行英语单词教学,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来集中学生注意力,将学生以往的被动式学习英语单词的模式转变为主动式学习,并且根据学生进行单词游戏的情况,有效诊断出学生英语单词的记忆与学习情况,让学生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进行改正。
2.习题式语法教育游戏应用模式
语法教学是英语教学又一重难点内容。因为英语语法具有极强的灵活性,学生在学习语法时难以正确、清晰地掌握语法概念,所以要求学生反复学习与熟悉英语语法概念。由于语法记忆与学习的过程较为单调,所以学生会感觉到语法学习枯燥乏味。针对这一情况,教学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模式来丰富学生语法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语法学习兴趣。首先,要求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语法学习方式。其次,对语法学习薄弱之处进行重点练习。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充满趣味性的题目――《小红帽采蘑菇》来展开游戏教学,在黑板左侧写上蘑菇品种,右侧写上英文对话,让学生采用连线的方式将其认为对话中所表述的蘑菇与具体的蘑菇品种相连线,从而将其连成一句话。在此过程中,不但能让学生正确了解与熟悉语法知识,而且还能让其将语法应用到实际情况中,从而加深其对语法的掌握能力与应用能力。
3.语音对话式教育游戏应用模式
我从游戏中学到了语文 篇六近年来,我在作文教学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借我校正在搞随笔化作文教学实验的东风,把小学生喜欢的游戏引入作文教学。十七世纪英国教育学家洛克在《教育漫话》里说:“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兴趣是学生写好作文的首要前提。“游戏”就是寓作文教学目的、内容、手段于游戏之中,使学生在游戏中兴趣盎然,变苦学为乐学。创设游戏情境的方法也有很多。大体说来,我主要采用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我最棒——比赛
小学生都喜欢成败输赢的刺激,比赛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所以,“比赛”成了我在游戏写作中的主要形式。我创设的竞赛形式有个人的,如背古诗、扳手腕、嗑瓜子、模人等;也有团体的,如成语接龙、成语转转转、拔河比赛、传话等。个人竞赛往往是层层筛选,在多轮竞赛后决出冠亚军。团体竞赛往往是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不仅需要注重个人表现,还要学会团结合作,互相帮助。这两种形式都很受学生欢迎。
二、看我的——表演
小学生都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和表演欲望,因此我在游戏中也常常给学生表演的机会。例如在游戏“成语模仿秀”中,我让学生两两配合,一人表演动作,一人猜测对方表演的成语内容,小朋友们的表演都非常有意思。再比如“木头人”游戏中,小朋友们为了逗乐其他同学,表演的造型千奇百怪、花样迭出,让人忍俊不禁。到了动笔写作时,孩子们在文章中纷纷表达了自己的快乐。
三、我能行——动手做
孩子对新鲜事物都有尝试的欲望,因此,我也创设了许多新鲜的情境让学生有尝试的机会。例如游戏“空降鸡蛋”,要求学生开动脑筋,对鸡蛋进行保护,然后把鸡蛋从二楼抛下,鸡蛋摔不破的获胜。很多孩子认为这不可能,但一尝试之后,有的学生获得了成功。再如游戏“我最稳”,就是要求同学们把文具盒放在头上,在规定时间内,从教室后面走到前面,再回头,整个过程不许用手碰到文具盒,更不能让文具盒落地,学生听完规则后个个跃跃欲试。类似的游戏还有很多。学生通过试一试,增强了自信。
其实,游戏情境的创设方法还有很多,只要肯动脑筋,就能创造出生动活泼的作文课堂。
先游戏,再作文,我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游戏,让学生喜欢作文
多年来,由于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在有些孩子长看来,作文似乎就是一个可怕的怪物。写作难,难于上青天。游戏作文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这里没有作文课的沉闷空气,有的只是一片欢乐的海洋。在或紧张激烈、或幸福快乐的体验之后,每个人都产生了一吐为快的冲动,这时动笔写作,就成了真正的“我手写我口”。实践证明,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很多孩子都欣喜地说:作文,原来如此简单快乐!
二、游戏,让学生有“米”下锅
其实,很多孩子对习作的苦恼就是没内容可写。“不知如何下笔”, “没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这些是不爱写作的孩子们常挂嘴边的话。确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孩子没有亲身体验,你让他动笔写作当然就是在为难孩子,而先游戏,后写作恰好解决了这一难题。因为有了游戏的参与,有了孩子们参与的亲身经历,孩子们不再无病呻吟;有了深刻的体验,孩子们不再写假大空的语言;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游戏是儿童生活的一个部分,我们把这部分生活引进课堂,孩子的习作就有了源头活水。
三、游戏,让词句积累兴趣盎然
要想写好作文,光有游戏还不行,还得积累一定的语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好词佳句。但如何让孩子开开心心地去记、去背呢?游戏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自主读背。比如,游戏“‘笑’字成语大荟萃”,我提前一周告诉学生游戏内容,孩子们为了在游戏中大显身手,必须积累各个含有“笑”字的成语,而且要理解成语的意思。到了游戏时间,从孩子们的表现来看,个个是有备而来。显然,这样的积累已经不再是被动的为应付检查的“要我背”,而是主动的充满热情的“我要背”了。对于一些名言警句的积累,同样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去“刺激”孩子。
四、游戏,让人生道理不再生硬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希望孩子能在结尾处加个“光明的尾巴”,也就是所谓的“道理”。可是,由于孩子缺少体验,那些道理往往加得十分生硬,说教的味道太浓,让人读了很别扭。孩子自己通过亲身体验感悟出来的就不会如此。在游戏后的交流中,孩子们常常是有所思所得,许多平时看来的“大道理”此时却显得那么贴切。比如游戏“空降鸡蛋”之后,孩子们说:“看似不可能的事,只要开动脑筋也能完成。”在“传话”游戏之后,孩子们写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这话真是不假啊!”游戏“嗑瓜子”让孩子明白:“看似简单的事,如果不细心也不能做好。”玩过“同舟共济”之后,有孩子感慨:“团结就是力量。”……就这样,游戏让孩子在学会作文的同时更懂得许多都道理,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这种类型作文课的注意事项 :
一、精心备课,更要随机应变
游戏作文并不是在课堂上简单随意的游戏就行的,它的许多环节都需要在备课时精心预设。例如游戏活动的时间、游戏后交流的角度、作文题目的拟定等,每一环节都要考虑到位。因为孩子们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老师意想不到的事情。例如,在“空降鸡蛋”游戏中,备课时我认为,孩子是不可能同时完成这个任务的,但游戏时发现,有两个孩子的确做到了。这时,教师要对那两个孩子大加夸赞:“天才就在我们身边,你真聪明。”同样在这个游戏中,想到孩子们可能悟出的道理功夫不负有心人,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孩子们除了悟出这个道理外,还悟出其它道理。你看,这些课堂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精彩!其实,每一次游戏都会有许多的精彩出现,老师千万不能轻言放弃。
二、玩的痛快,但要把握好时间
游戏时,时间会过得特别快。经常有学生说:“这节课怎么过得这么快呀?”因为他们仍然沉浸在游戏的快乐中。但是课堂教学必须要有时间观念!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是在上习作课。因此,教师要做好时间的掌控人,要让游戏按照一定的操作顺序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在游戏达到适度火候时,赶紧打住。其实,这种意犹未尽更能让学生回味无穷,更能引起学生对下一节课的期盼,这对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也是大有帮助的。
三、要充分体验,但更要重视口头交流
我从游戏中学到了语文 篇七关键词: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053-01
语文学习对个人人文素养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由于涉及最基础的拼音和汉字书写规则等教学内容,其基础性更是不言而喻。如此重要的学习内容,要被年龄小,注意力高度不集中,思维发展水平低,生活阅历浅的小学生彻底吸收掌握,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所幸的是,小学生有着鲜明的年龄特点,他们爱动、好玩,参与性和表现欲均极强,这为我们顺利展开教学奠定了基础。因为我们可以从小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出发,在小学语文课上创造性地使用游戏化教学策略,实现长时间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那么,究竟什么是游戏化教学?在小学语文课上又该如何使用游戏化教学策略呢?对这两个问题,笔者进行了数年的考察思量,在总结自己教学经验及借鉴他人方法的基础上,现浅谈一些看法,与大家共勉。
一、游戏化教学知多少
要了解什么是游戏化教学,我们需要从游戏说起。游戏几乎是人人都参与过的 ,每一个游戏的开展,都离不开脑力和体力的完美结合。但从本质上而言,游戏是“玩”的一种,它可以让人放松身心,提升智力。而游戏教学法则是在充分分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开展游戏,传递知识,启发思维,开启想象,促使教学目标高效达成。不过遗憾的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游戏化教学存在着诸多误区,片面地以为,游戏化教学就是单纯地开展游戏,娱乐学生的身心;游戏化教学就是满堂全是游戏,学生参与度越高,掌握的知识也就越多……其实,出现这些误区,皆是因为广大教师没有认识到在游戏化教学中,游戏仅是知识与探究的载体,游戏是形式,重要的是内容;没有认识到我们不是为了开展游戏而游戏,而是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由此可以概括出,游戏教学法不是娱乐,它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满足学生爱玩、好动的心理需求的同时,渗透教学内容,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提升课堂趣味性,打造高效课堂。
二、游戏化教学策略
1、课前游戏激兴趣
游戏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趣味性强,一旦开展,便可以短时间内吸引参与者的注意力。结合游戏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小学语文课上课之初,利用游戏将所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引出来,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快速引领他们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北风和小鱼》这一课时,我便在上课前五分钟来到了教室,然后对学生说:“我们今天要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的规则是大家两人一组,一个同学利用一分钟时间,在我们教室100米的范围内隐藏好自己,而另一个同学则需要在1.5分钟的时间内寻找隐藏者。隐藏者被找着,则寻找者可得一个奖励星。若寻找者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找到隐藏者,则隐藏者可以得到一个奖励星。上课铃声一响,大家必须教师集合。”此话一出,学生纷纷行动起来了,他们说:“这不就是“捉迷藏”吗?我们最喜欢玩了。”随着我喊“开始!”负责藏好自己的同学一阵跑动后,不见了踪影。而负责找的同学在1分钟后,也迅速踏上了寻找之路……上课铃响前,学生陆续回到了教室。无论是否得星,他们都一脸开心,我此刻趁机说,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位捉迷藏明星,它的隐藏术棒极了。大家想知道它是谁吗?由于刚亲身经历了捉迷藏的游戏,学生都格外想知道究竟谁的隐藏术如此厉害,于是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是我在多媒体上呈现了一条卡通小雨的形象,并说:“这条小雨隐藏术最棒!大家想知道怎么回事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北风和小鱼》,看看它们是怎么捉迷藏的,好吗?”这样一来,游戏与教学内容完美融合,游戏真正服务了教学,并使课堂趣味盎然。
2、课中游戏破难点
游戏种类多样,这决定了它在小学语文重难点突破方面也可以大显身手。通过开展游戏突破重难点,最大的优势是水到渠成,不着痕迹,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采用反复练习法突破重难点带来的枯燥乏味,真正做到“逼”学生学向学生要学的转变。
例如,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就可以引入猜字谜游戏。将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每组选派5名代表上讲台对教师预先精心设置的谜语展开PK大赛,哪组抢答到的正确率最高为获胜组,可以在班级公示栏插一面红旗。随着字谜“比左正向反,比右却相同。”“昨日不见人来。”“两人离别,一直泪水滴滴。”……的呈现,学生的思考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为了夺得那面小红旗,学生几乎将所学的汉字都从大脑里翻了一遍,一个个谜底揭晓了,这些汉字也被学生牢牢地记在了心里。游戏化教学,使枯燥的汉字学习变得灵动有趣。
3、课末游戏巧拓展
游戏不仅可以在课前和课中为教学增色添彩,在课的末尾它一样有用武之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巧设课末游戏,可以起到画龙点睛,拓展延伸的重要。不过,我们要把握好课末尾游戏的长度,最好能实现灵活收束。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梦圆飞天》时,中华民族飞天梦想的实现,让学生的爱国热情高涨,他们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和骄傲。为了让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得到合理释放,我开展了“我为祖国点赞,中国梦由我践行”游戏,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的同时,学生就地取材传铅笔,歌曲每唱到“中国”的字眼,音乐暂停,铅笔在手的学生站起来说自己的梦想和对祖国的祝福以及自己愿意为思想中国梦做些什么。这一游戏升华了《梦圆飞天》一课的主题,完美地为这一节课画上了句号。
总之,游戏化教学的开展需要我们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课制宜。无论是课前、课中还是课尾,游戏化教学都可以有所作为。让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游戏化教学,让它为我们小学语文教学添活力、加趣味、增实效。
参考文献:
我从游戏中学到了语文 篇八关键词: 游戏 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主要是语言文字两方面的教学内容,具体包含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训练。此外,汉语言文学的教育更是一门艺术的教育,它也包含了情操情感方面审美体验的教育,那么,如何在教育过程中减少枯燥乏味的说教和机械呆板的操练,如何增加学习者的愉悦的审美感受,提高学习者的学习乐趣,进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这成为教育研究者亟待解决的课题。儿童的语文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游戏伴随着儿童的整个成长过程。长期以来,针对幼儿游戏行为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纷纷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其中一个重要的观点便是游戏不仅仅是一种消磨时间、自我放松的娱乐行为,更是幼儿认知世界的一个重要的学习过程,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游戏心理学研究的成果,如何将艺术的审美训练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这是本文研究的内容。
1.关于游戏理论的学说分析
儿童为什么要进行游戏?儿童游戏的实质是什么?作为一种极为古老、极为普遍的活动,在人类社会的“童年”时期,游戏便与宗教仪式、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密切的深层的联系。自从康德把游戏带入理论思维视野之后,很多思想家都对这一现象作出了研究。如德国思想家席勒和英国心理学家斯宾塞都将游戏看作是剩余精力的无目的的消耗,把幼儿游戏的动力归结为剩余精力的发泄和运用,幼儿可以从中获得愉悦和满足。19世纪中期之后,游戏开始真正成为理论研究的对象,人们开始了对游戏本质的理性探索。比如,福禄贝尔认为,游戏是幼儿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是一种本能性的活动,是幼儿内心世界的反映,通过游戏可以表现和发现神的本源。美国心理学家霍尔从游戏复演论的观点出发,认为游戏是种族的过去活动习惯的延续和再现。德国心理学家格鲁斯认为,游戏是对未来生活需要的活动的准备,是本能的练习或训练。20世纪初荷兰心理学家敦代克提出游戏成熟说,认为游戏是幼儿操作某些物品得以进行的活动,不是单纯的机能,而是幼稚动力的一般特点的表现。从游戏与儿童教育的关系上来看,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在需求,儿童在游戏中扩大认识,形成一些概念,思维变得更灵活,用实物动作和语言来表现周围世界。作为苏俄心理科学的奠基者,维果茨基认为,游戏领先于发展,游戏创造了“最近发展区”。游戏活动孕育了新的发展可能性,游戏在幼儿的发展中具有建构和生成的作用。总体而言,根据学者们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大致可将学者们的研究分为三个学派,皮亚杰学派重在研究物件在儿童游戏中的使用及游戏与探索之间的关系;心理分析学派更关注情感如何从游戏中表现出来,以及如何用游戏来进行心理治疗;另一学派则是关注游戏被用来做什么、怎样做,而不是儿童何以游戏。各个学派的学者都不约而同地认为,游戏并非是一种单纯的剩余精力的发泄和调节,因为游戏给儿童提供了巩固所获得的新的认知结构和发展情感的机会,因此,游戏是幼儿智力活动中的重要方面,它对儿童的认知发展与整个心理建构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样,儿童游戏理论在幼儿教育方面给予我们诸多启示。
2.儿童游戏与审美教育的关系
什么是美?美,就是合规律、合功利,从这一点来看,幼儿的审美心理发展过程与人类社会从原始到现代的审美精神的发展过程有着相似性。柏拉图在其《法律篇》中就认为,儿童的心灵还不能接受书本的教育,为了对他们进行教育,人们就创造了一些真正“引人入胜的歌调”,这些歌调就叫做游戏和歌唱,以游戏来演奏。儿童时期的游戏是对儿童潜在审美灵性的一种激活。激活的程度如何,对儿童理性地、逻辑地与审美地、艺术地把握世界的方式(尤其是后者)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也认为:“艺术的雏形就是游戏,游戏之中就含有创造和欣赏的心理活动。”“所以要了解艺术的创造和欣赏,最好研究游戏。”那么游戏的特征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就是在自由的愿望下自发的好奇心与欲望的探索,从语言的学习过程看,婴儿的学习便是在与自我身体的游戏中开始的,比如:观察发现,婴儿在四到六个月大时经常会发出敲钢丝般的尖叫声,刺耳的声音让母亲难以理解,但婴儿却乐此不疲,他在自我声音的游戏中发现了自己身体的功能,这便是最初的学习。此后,对语言的学习从音调开始,他慢慢地便发现不同的音调会使身边的人产生不同的反映,正是在这种自我游戏与探索中,孩子的审美认知能力逐步成长起来。在儿童时期,社会化的教育与审美标准的形成也是在孩子自发的模拟交往的游戏练习中形成的,因此,遵循游戏自主、自愿、自由的三个特性,合理地设计游戏教育模式将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游戏理论在语文审美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幼儿的审美教育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1)将音乐审美融入语文教学中。汉语是一种精确的语言,音节音调都有区分意义的作用,在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等古代文学的教化中,都是从诵读开始。“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儿童活泼好动,记忆力好,对节奏感韵律感强的事物非常敏感,所以无论是古代诗歌还是现代散文,诵读不仅在于记忆理解知识,更在于体会语言的美感,并将对这种语言韵律美感的审美体验内化到自己的情感表达中,因此从直觉的角度出发,诵读可以作为一种游戏进行设计,甚至可以配上舞蹈动作与配景音乐,通过这种游戏化节奏的训练,儿童对语言的审美能力会得到提高与发展。
(2)将美术审美融入语文教学中。汉语从符号角度来看是一种图形化的艺术,汉字作为书法艺术,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但高层次的文化理念审美是幼儿难以达到的,在规范化练习之余,可以发挥儿童喜欢创造的天赋,把笔交给他们,让他们画出对汉字符号的理解,让他们画出对语言含义的理解,因此,从感觉角度出发,语文审美的训练可以通过图画游戏,让汉语的语义美、符号美通过自我表现的方式,由视觉或造型的设计表现出来,让儿童在创造中学习,在自我的表达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3)将人格审美融入语文教学中。人格的审美往往是通过幼儿游戏在体验和模拟中进行,并通过这种体验和模拟进行审美价值标准的判断,与此同时,儿童的隐含的心理情感也就在这种对人际社会、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模拟过程中释放出来。因此,从感情角度,审美游戏的训练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设计情景化练习,使人物的情操审美在角色化或拟人化过程中得到感悟与升华,在游戏的乐趣中加深对人类情感及社会规范的理解。
(4)将自然文化审美融入语文教学中。对自然界的好奇与探索是孩子的天性,有利于儿童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对神秘事物的探索对孩子而言充满乐趣,这种乐趣不仅在于看,在于想,更在于动手,因此从思维的角度,游戏可以通过建构性活动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计划能力及付诸实践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与自然事物相关的文章阅读与教学可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设计目标,让学生按表达进行操作,或在操作中进行表达,让孩子在计划、安排、讨论的过程中,充分体会思维的乐趣,体会词汇运用的乐趣。
总而言之,游戏是人类的一种生存方式,对儿童而言,游戏是一种对现实世界的认知过程,也是一种与父母、与老师的沟通方式,语文教学培养了儿童与社会的沟通能力,更在儿童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起着构建作用,因而游戏应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广泛地应用在我们的教学中。
参考文献:
[1]易凌云。透过游戏的儿童审美能力培养。学前教育研究,2003.3:18-19.
[2]肖洋梅。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9.5:94-95.
[3]郑育敏。论游戏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学前教育研究,2003.10:19-20.
我从游戏中学到了语文 篇九关键词:游戏;幼儿英语学习;意义
随着世界的发展,地球逐步向“地球村”转化,也随着中国与世界的接轨和交流的日益增加,国人越来越重视英语的学习,从过去中学才开始学习英语演变成近年来在我国越来越有低龄化趋势,幼儿园英语课程的开设和社会上铺天盖地的辅导班的出现,更是家长们不愿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让英语学习在各科学习中显得更为重要和突出。但如何在英语学习中让幼儿的学习既能保持兴趣又有效果,游戏就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游戏是正在成长中的儿童最大的心理需求。游戏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各方面(情感、认知、社会性、意志、人格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①
一、 在幼儿英语教学中使用游戏的原因
1、 游戏在教学中能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丰富课堂形式。
自古以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想要深入了解一样事物并能够长期坚持下去,就会在兴趣中不断地尝试和了解继而探索,并且从中得到快乐体验和愉悦心情。特别是幼儿,大部分特点是活泼好动,思维跳跃迅速,在教学中使用游戏不仅可以投其所好,使其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而且使幼儿喜欢并快乐地在学习中度过,更重要的是可以改变长久以来单一乏味的教学方式,使教学方式得到了丰富和全面的改观。
2、游戏在教学中能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轻松课堂气氛。
在传统教学中,一直都是以“教师教授为主,学生接受为辅”这样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活动,教师在课堂中占主要地位,而学生只是一味接受,课堂也经常一片寂静,死气沉沉。但在游戏教学中,教师除了肩负教授学生知识的任务外,更是和幼儿一起玩耍游戏的伙伴。教师想要提高知识的输出性,首先要让学生对其有亲近感和喜爱感,之后便欣然愿意接受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游戏会让幼儿觉得所学内容丰富有趣,并和教师更容易接近,从而构建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使过去的沉默、寂静的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
3、游戏在教学中能提高学生主动积极性,明确课堂主体。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一直是被动、消极地接受学习内容,由于教学方式的单一和传统课堂的枯燥无味,除少数人以外,大部分学生几乎没有主动积极学习的意识和想法,而且只是教师一人在讲台上讲授,而忽略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重要地位。在教学中使用游戏,首先是从形式上符合学生的兴趣特点,激发了学生对探求知识的主动积极性,其次相比以前的教学模式也重新明确了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游戏主要是以学生为主,教师引导为辅,让幼儿在游戏中能更自如地接受学习内容。
二、 在幼儿英语教学中使用游戏的方法
在教学中一般分为三个步骤:引入――讲授――巩固。在幼儿英语教学中当然也不能少,但在英语教学中的引入一般是Warming up(热身活动),例如一首节奏欢快的英文歌曲或绕口令,或者是和要教授的内容相关的韵律极强的英文操等。而讲授部分则可以运用肢体动作、周围环境等加以利用让幼儿更容易、方便地理解所学内容。最后的巩固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加以操练和重复练习,从而达到对所学内容十分熟悉的目的。在英语教学中的这三个部分中,无论是哪一部分游戏都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占着十分重要的比重,因此在此可以突显游戏的重要性。
三、 在幼儿英语教学中使用游戏的意义
根据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在语言发展的要求方面来说,能理解日常用语。②在幼儿英语中使用游戏教学就是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自由的语言环境,吸引、鼓励和支持幼儿勇敢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体验语言交流带来的乐趣。在幼儿英语教学中使用游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1、 游戏教学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在英语教学中使用游戏,可以经常让孩子运用身体语言来参与到学习中,锻炼身体的灵活性与协调性,从而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也锻炼了身体。
2、 游戏教学促进幼儿认知发展。
在英语教学中使用游戏,可以让幼儿用英语表达所学过的母语知识,可以让幼儿了解一样事物有多种表达的方式,从而丰富幼儿的认知领域。
3、 游戏教学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在英语教学中使用游戏,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游戏方式让幼儿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和交往,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人,要学会将来如何在社会上生存和发展,游戏教学法在幼儿时期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众所周知,游戏不仅是幼儿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幼儿最感兴趣和最喜欢的活动之一。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进入到孩子们的学习当中,要使孩子能更简单、有效地了解英语就要找到恰当的学习方法。因此,两者的结合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幼儿英语教学中使用游戏不仅使幼儿便于理解和掌握其知识,更重要的是能提起孩子对英语的兴趣和认识。同样在幼儿英语教学中使用游戏能减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枯燥感和压力感,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可以说在英语教学中游戏是无可替代的。
四、结语
幼儿比较活泼好动,喜爱游戏,幼儿英语涉及的是简单日常生活内容,但由于幼儿之前几乎没接触过英语,这就需要将游戏引入到英语教学中来,利用游戏教学的方式来提升幼儿英语教学的效果, 更好地促进他们的长远发展。对于幼儿来讲,游戏教学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将游戏教学运用到英语教学中,让幼儿在寓教于乐的英语教学中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我们作为一名幼儿英语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小英。儿童游戏的意义[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35.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
[3]张志远 . 儿童英语教学法[M]. 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2002.
[4]杨文 . 幼儿英语教学法[M].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06.
[5]陈晓芳 激发幼儿活动兴趣策略初探[期刊论文]- 学前教育研究 2003(09)
[6]黄渊柏 学前英语教学的思考与探究[期刊论文]- 学前教育研究 2003(10)
注解:
我从游戏中学到了语文 篇十关键词:游戏文化 超游戏文化 小学生汉语学习 活动理论
一、引言
游戏作为一种富有趣味性的活动,被广泛应用于语言教学中,尤其是儿童语言教学。维果茨基及其学派所提出的社会文化理论,包括游戏理论、活动理论和儿童语言发展理论等为游戏和游戏教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维果茨基采用社会文化历史的观点解释人类认知的发展,认为人类高级心理机能是人类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结果(王光荣,2004)。在游戏研究方面,维果茨基坚持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认为游戏创造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强调游戏是幼儿同化的最佳方式(吕晓、龙薇,2006)。而活动理论经过长期的发展、完善,也为游戏和语言游戏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第一代活动理论重点强调中介概念,活动系统由主体、对象和中介工具组成;第二代活动理论除了主体、客体、中介工具等核心要素之外,还包括共同体、规则、分工等调节要素;第三代活动理论又加入了网络的元素,主张建立活动系统网络。(于璐,2011)
根据上述理论,游戏中的学习不仅包括玩游戏过程中的学习,还包括玩游戏之后的另一维度中的学习,这两方面共同构成了游戏文化。Dongwan Ryu(2013)调查研究了英语作为外语的学习者在游戏中学习英语的全过程,指出游戏和学习之间的关系不仅在于学习者参与到游戏中,而且还在于游戏后的互动交流;并将“游戏文化”分为“玩游戏的过程”和“超游戏文化”两个相互影响、紧密联系的部分,指出游戏参与者并不是单独地通过玩游戏或超游戏文化来学习语言的,而是通过综合的游戏文化来学习语言的。所以,玩游戏过程和超游戏文化中的语言学习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共同构成了游戏文化,进而使学习者在这种情境中提升语言水平。
由此可见,超游戏文化在语言学习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到目前为止,国内的相关研究仍然仅仅停留在玩游戏的过程和课堂游戏层面,鲜有人关注到超游戏文化和课后游戏。目前在海外汉语教学中,尤其是在小学生汉语教学中,游戏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和环节。那么,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课堂上,小学生是如何通过游戏进行汉语学习的呢?超游戏文化在小学生汉语学习中有什么表现和作用呢?
据此,本文以澳大利亚大南方文法学校(Great Southern Grammar School)为例,调查了小学生的汉语游戏学习情况,并结合活动理论和游戏文化的已有研究作了分析,尤其强调了超游戏文化的作用和发展前景,以期能够丰富小学生游戏教学研究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研究。
大南方文法学校位于澳大利亚西澳洲最南部的奥尔巴尼(Albany)地区,是一所“K-12”(从幼儿园至12年级)一贯制全日制私立学校,分为学前部、小学部、初中部和高中部,共800余名学生。该校于2015年初在小学部(1-6年级)全部开设汉语课程。小学部共180余名学生,从一至六年级共10个班。所有学生第一语言都是英语,汉语课是作为他们的第二语言课或外语课。针对该校的实际情况和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汉语课运用了大量的游戏活动来带领他们学习汉语并感受汉语文化,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所学校的游戏教学和学习情况对于调查小学生汉语游戏教学具有代表性。
二、课堂游戏过程中的汉语学习
(一)汉语课堂游戏
课堂游戏是一种有组织的活动,包括一个特定的任务或目标、一套规则、游戏者之间的竞争,以及游戏者之间沟通所用的语言(韩鑫兴,2009)。从广义上说,语言课堂游戏指二语课堂教学中一切有组织的语言活动;从狭义上说,语言课堂游戏指在二语课堂教学中为调动学生积极性,巩固运用所学语言知识,以趣味性、灵活性和多样性的内容穿插在教学过程中的语言活动;目的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从而达到二语教学效果。(曾健,2006)
在澳大利亚大南方文法学校的小学生汉语课堂教学中,游戏活动出现在每一节汉语课中。例如,利用“抛绣球”“N-1”“传递信息笔”“猜词与抢答”等游戏来强化练习所学词语;利用“萝卜蹲”游戏来操练家人称谓;利用“模仿动物”游戏来学习动物词语;利用儿歌《两只老虎》及其动作和手势来学习汉语数量词短语和其他句子;利用“筷子夹乒乓球”“画脸谱”“叠龙舟”等文化游戏活动来学习文化知识等。游戏应用于汉语教学的各个主题、内容和环节,起到了积极的效果,促进了学生的汉语学习态度和动机。
我们以“汉语课上,你最喜欢什么”为题,通过口头提问和访谈法(主要针对1~2年级小学生)以及问卷调查法,针对该校小学部1~6年级全体181名学生进行了汉语课堂游戏活动的态度调查,其中1~2年级(6~8岁)44人,3~4年级(8~10岁)48人,5~6年级(10~12岁)89人,均为有效反馈。答案选项为:A.“所有事情”,B.“课堂游戏活动类”,C.“与语言本身相关”,D.“与教师相关”。调查结果如表1。
表1显示,学生最喜欢的汉语课内容中“课堂游戏活动类”的数量占到了决定性的地位,分别是78%、87%和92%。此外,学生在课堂游戏方面表现出强烈的“内在动机”,且随着年级的增加,自主性不断增强,对游戏的“内容性”“文化性”有更高的要求和期待。由此可知,课堂游戏活动对小学生汉语学习动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
(二)活动理论与课堂游戏过程中的汉语学习
根据活动理论,结合Dongwan Ryu(2013)对游戏过程中的语言学习的分析,小学生在汉语课堂游戏活动中的学习,属于“玩游戏过程”中的语言学习。小学生(主体)在汉语课堂中,通过一系列课堂游戏活动(协调工具)来学习汉语(客体),即参与到了有结构的、以特定学习目标为导向的汉语学习活动中。
课堂游戏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了一种简单的情境,学生可以参与到游戏的角色对话中,从而学习到汉语语言及文化知识。但是,玩游戏过程中的汉语学习具有较高的限制性。学生只是参与到“游戏者―游戏”的活动中进行汉语学习,而不是“游戏者―游戏者”的活动中。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通过玩游戏来学习简单的词语和句子是非常有效的;但是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玩游戏的过程也缺少真实的互动,游戏的内容、时间、规则、目的等已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这就激发了他们参与到课后的“超游戏文化”的汉语学习活动中,进行更多真实的练习、分享、合作和实践。
三、超游戏文化中的汉语学习
(一)超游戏文化
超游戏文化是一种受到课堂游戏的激发,学生自发形成的游戏延伸的环境和活动。游戏在课堂之外得到了延续和升华,并获得了新生命,从老师安排的“游戏中”的活动升级为“超游戏文化”。在超游戏文化中,每个学生都可以与其他同学、朋友或家人一起练习、交流、讨论、思考和实践等。
课堂游戏虽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但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不能满足学生对游戏内容和性质的更高要求,所以学生在游戏之外或课后就会自发形成超游戏文化。这种超游戏文化是课堂游戏活动的延续和升华,是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练习、思考和实践,是汉语课堂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和提升,对学生的汉语学习也起到了更加积极有效的帮助。
鉴于此,我们也对该校小学部3~6年级(8~12岁)全体137名学生进行了一项关于小学生汉语学习超游戏文化的调查。调查的问题是:在课后或回家后,你有没有将你在汉语课上的游戏内容和经历告诉其他同学、朋友或家人,跟他们一起对此进行讨论、练习,或者教他们汉语游戏内容,或者去查询更多资料?如果有,有什么表现?
调查的方法包括:1.问卷调查法:采用开放式问题的问卷。2.观察法:观察他们课后的汉语学习活动,如分角色练习、小组讨论、练习歌曲等;并通过和学生及学生家长的聊天,了解他们课后的汉语学习环境。
调查结果显示,在137名学生中,有109名学生作出了肯定回答并给出了具体表现,占到80%。其表现为:
第一,表达汉语游戏经历并讲述汉语内容。如:向家人讲述汉语游戏、活动、歌曲、故事等汉语课内容;跟家人讲“孙悟空的故事”等。
第二,跟他人一起进行小组式的讨论和练习。如:下课后和同学一起看十二生肖、脸谱等相关图片并进行讨论;和同学一起练习中文歌曲;和同学一起分角色练习汉语对话,如“买东西”主题对话等。
第三,以汉语游戏规则为依据,教他人学习汉语内容。如:教家人唱汉语歌曲;教家人或朋友说汉语词语和句子;教他们学中国功夫等。
第四,主动思考、探索和应用。如:查找十二生肖的来源并查找自己与家人的属相;思考并搜索“孙悟空的故事”;主动地用汉语跟中国人交流等。
结果表明,受到课堂游戏的激发,绝大部分小学生在课后能自发地与其他同学、朋友或家人一起,分享课堂游戏经历,进行讨论、练习,还会指导他人学习汉语,进而形成了汉语学习超游戏文化,在这种环境中操练和提升汉语。这种超游戏文化,突破了课堂游戏活动的限制,学生们在其中可以自由分享、讨论,可以更加积极地互动、练习、思考和应用。超游戏文化中的汉语学习活动,形式灵活、自由,满足了学生对游戏内容和性质的更高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因此对学生的汉语学习更有帮助。
(二)活动理论与超游戏文化中的汉语学习
根据活动理论,结合Dongwan Ryu(2013)对超游戏文化中语言学习的分析,小学生在课后已经参与到了超游戏文化中的汉语学习活动中。小学生(主体)受到课堂游戏的激发,在课后也自发地与他人一起,对汉语课堂内容进行讨论、练习或思考(协调工具),进而参与到课后的汉语学习活动中(客体),来操练汉语并提高汉语学习水平(结果)。
此外,活动理论还包括规则、社区和劳动分工。这里的“规则”,是课堂游戏规则和汉语规则的类推。这里的“社区”,是小学生课后自发形成的小组合作空间,是社会文化视角下的个人与他人一起生活和学习的“个人学习环境”(于璐,2011;杨莉娟,2000)。在这种类似于“社区”的小组合作空间和学习环境中,学生与其他同学、朋友或家人一起,分享课堂经历,进行讨论、练习,学生也会指导他们学习汉语或做汉语游戏,进而参与到“超游戏文化”中的汉语学习活动。这里的“劳动分工”,表现于“行动者”(学生)和“指导者”(教师)的双重身份。一方面,学生处于“行动者”的身份,与他人一起分享游戏经历、讨论和练习。另一方面,学生还作为“指导者”的身份指导他人学习汉语。这是相互转换、相互促进的过程。
四、结语
综上所述,课堂游戏是超游戏文化的先导和基础,超游戏文化是课堂游戏活动的延续和升华,是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练习、思考和实践,是汉语课堂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和提升。学生参与到超游戏文化中的汉语学习活动中去分享、练习、互动、讨论思考、应用,进而使他们更加积极热情地参与到下一次课堂游戏活动中去,他们对汉语课堂游戏活动的要求和期待也会继续提高。所以,在汉语学习中,玩游戏的过程和超游戏文化是相互促进、紧密联系的,这两个方面不断融合,构成了汉语学习的游戏文化,进而使得学生们在这种游戏化的汉语情境中学习汉语并提升汉语水平。
此外,根据社会文化理论和活动理论,我们认为超游戏文化中的汉语学习更加真实、主动,更符合维果茨基提出的“社会文化”和“活动”内涵,也更有利于汉语学习。所以在小学生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安排汉语课堂游戏活动;另一方面,是要积极创设适合学生学习汉语的超游戏文化环境,引导、帮助学生参与到汉语学习超游戏文化中;课堂游戏活动的设计要结合超游戏文化环境,激发学生在课后继续参与到汉语学习中,让他们更加真实积极地进行互动、讨论和练习。最后要结合汉语教学规律,提升游戏的交际性、情境性和文化性,形成适合各阶段学生汉语学习的游戏文化。
我们知道,海外汉语学习最大的困难在于学生是在母语环境中学习汉语的,缺乏能够让学生练习、巩固课堂所学汉语知识的真实环境,而且小学的汉语课堂教学时数较短,很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我们认为,小学生汉语学习的“超游戏文化”恰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样的不足,值得在海外汉语教学中加以引导和推广,因而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Dongwan Ryu.Play to learn,Learn to play:Language
Learning through Gaming Culture [J].Recall,2013,(2).
[2]韩鑫兴。试论游戏教学法在小学初中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吕晓,龙薇。维果茨基游戏理论述评[J].学前教育研究,2006,
(6).
[4]王光荣。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影响[J].西北师
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5]杨莉娟。活动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观[J].教育科学研究,2000,
(4).
[6]于璐。活动理论与当代教育[J].学理论,2011,(11).
[7]曾健。游戏在二语习得和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