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夜月》赏析8篇


《春山夜月》是由于良史所创作的,此诗描写春夜山中赏月的乐趣,诗人描绘了一幅清幽淡远的春山夜月图,流露出一种悠然自得、纵情山水的畅快心情。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以下是编辑帮大伙儿收集整理的《春山夜月》赏析8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春山夜月》赏析 篇一

这首诗描写春天山中夜景的美丽迷人,抒发了热爱山水的情怀。开篇点明春天山中胜景太多,自己流连忘返直至夜间,可见诗人一整天都在山里赏玩。

可以说,此情此景,再没有比这两句更为恰到好处的描写了:首先,从结构上看,月字紧承赏玩夜忘归中的夜,花则紧承首句春山多胜事中的春,运笔如环,自然圆合。其次,这两句诗写山中胜事,物我交融,神完气足;人物情态,栩栩如生。既见出水清夜静与月白花香,又从掬水、弄花的动作中显出诗人的童心未泯与逸兴悠长。所写胜事虽只两件,却是点到为止、以一当十。再次,掬水月在手,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将明月与泉水合二为一;弄花香满衣写山花馥郁之气染上衣襟,将花香一分为二。一合一分,上下对笔,从字句到意境无不使人倍觉诗意盎然、妙趣横生。最后,精于炼字。掬、弄二字,既写景又写人,既写照又传神,可谓是神来之笔。

月在手、香满衣,似乎不合常理,但月在手是掬水所致,香满衣是弄花造成,就充满了奇特的意趣。夜间山中升起了月亮,花香扑鼻,诗人不禁俯身捧起一掬泉水,泉水映照着月亮,则月亮也便到了手中,花香扑鼻,诗人不禁穿行花丛,尽情抚弄满枝的繁花,则花香自然满衣了。这样的描写,细腻而生动,精妙地传达出诗人夜游山景的'浓厚兴致。正因夜游兴致愈浓,诗人还想再往前行,到更远处寻觅美景,但又舍不得近在眼前的这些花花草草,正在这时,一阵悠扬的钟声响起,诗人循声望去,一片青瓦楼台掩映在岚光飞翠之中,更是令人神往。诗以山间景象引出兴致,由近及远,逐层展开,最终以悠扬钟声和翠微山色将诗境进一步推扩,构思精妙,余韵无穷。 从以上的解析看出,前两句讲的是喜欢水、花、草的景致,但掩映在岚光飞翠中的青瓦楼台也很美,悠扬的钟声不也是美景之一?起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另外,第三句表现了对任何景色,不论远近、不论是何景都欣赏的心境,对于到处都是美景而不胜收的感叹;最后,第三句也呈现了景色的由远及近、由静到声、由自然到人工的层次。因此,第三句确实是诗的精髓。

诗人完全沉浸在山中月下的美景之中,于是,唯兴所适,不计路程远近;离开时,面对眼前芳菲的花草又不免怀有依依惜别的深情。这即是诗人在写出胜事的基础上,接着铺写的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二句的诗意。这两句诗写赏玩忘归,欲去二字则为折入末两句南望楼台留下伏笔。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正当诗人在欲去未去之际,夜风送来了钟声。翘首南望,只见远方的楼台镶嵌在一片青翠山色的深处。末两句从近处转向远方,以声音引出画面,展现的虽是远景,但仍将春山月下特有的景致用爱怜的笔触,轮廓分明地勾勒了出来,并与一、二、三句点题的春山夜、月遥相呼应。

纵观全诗,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乃诗之精髓所在,令人叹为观止。

总结:综上所述,可见三、四两句是全诗精神所在的地方。这两句在篇中,如石韫玉,似水怀珠,照亮四围。全诗既精雕细琢,又出语天成,自具艺术特色。

《春山夜月》赏析 篇二

春山夜月

朝代:唐代

作者:于良史

原文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译文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满怀游春逸兴来到山中,山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备感赏心悦目,欣慰无比,以至夜幕降临后仍留恋不已,竟而忘返。捧起清澄明澈的泉水,泉水照见月影,好像那一轮明月在自己的手里一般;摆弄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游兴正浓真是不忍离去,哪管它规程迢迢;几番下定决心离开,却又依恋山中一草一木。怀着矛盾的心情,在山道上漫步徐行,这时一阵幽远的钟声传来,抬头望那钟鸣之处,原来是隐于翠绿丛中、月色之下的山中楼台。

注释

⑴春山:一作“春来”。

⑵掬(jū):双手捧起。《礼记?曲礼上》云:“受珠玉者以掬。”

⑶鸣钟:一作“钟鸣”。

⑷翠微:指山腰青翠幽深处,泛指青山。庾信《和宇文内史春日游山》诗云:“游客值春晖,金鞍上翠微。”

赏析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二百七十五。诗的开头二句点出:春天的山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自己游春只顾迷恋玩赏,天黑了,竟然忘了归去。这两句,提纲挈领,统率全篇。以下六句,具体展开对“胜事”与“赏玩忘归”的描述。一、二句之间,有因果关系,“多胜事”是“赏玩忘归”的原因。而“胜事”又是全诗发脉的'地方。从通篇着眼,如果不能在接着展开的三、四句中将“胜事”写得使人心向往之,那么,其余写“赏玩忘归”的笔墨,势将成为架空之论。

在这吃紧处,诗人举重若轻,毫不费力地写道:“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此处描写堪称恰到好处:第一,从结构上来看,“掬水”句承第二句的“夜”,“弄花”句承首句的“春”,笔笔紧扣,自然圆到。一、二句波纹初起,至这两句形成高潮,以下写赏玩忘归的五、六两句便是从这里荡开去的波纹。第二,这两句写山中胜事,物我交融,神完气足,人情物态,两面俱到。既见出水清夜静与月白花香,又从“掬水”“弄花”的动作中显出诗人的童心不灭与逸兴悠长。所写“胜事”虽然只有两件,却足以以少胜多,以一当十。第三,“掬水”句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弄花”句写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将花香衣香浑为一体。艺术形象虚实结合,字句安排上下对举,使人倍觉意境鲜明,妙趣横生。第四,精于炼字。“掬”字,“弄”字,既写景又写人,既写照又传神,确是神来之笔。

诗人完全沉醉在山中月下的美景之中了。唯兴所适,根本不去计算路程的远近。而当要离开时,对眼前的一花一草不能不怀依依惜别的深情。这就是诗人在写出“胜事”的基础上,接着铺写的“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二句的诗意。这两句写赏玩忘归,“欲去”二字又为折入末两句南望楼台埋下伏笔。

正当诗人在欲去未去之际,夜风送来了钟声。他翘首南望,只见远方的楼台隐现在一处青翠山色的深处。末两句从近处转向远方,以声音引出画面。展示的虽是远景,但仍然将春山月下特有的情景,用爱怜的笔触轮廓分明地勾勒了出来,并与一、二、三句点题的“春山”、“夜”、“月”正好遥相呼应。

综上所述,可见三、四两句是全诗精神所在的地方。这两句在篇中,如石韫玉,似水怀珠,照亮四围。全诗既精雕细琢,又出语天成,自具艺术特色。

《春山夜月》作者介绍 篇三

于良史 ,唐代诗人,肃宗至德年间曾任侍御史,德宗贞元年间,徐州节度使张建封辟为从事。其五言诗词语清丽超逸,讲究对仗,十分工整。

《春山夜月》赏析 篇四

此诗描写春夜山中赏月的乐趣,诗人描绘了一幅清幽淡远的春山夜月图,流露出一种悠然自得、纵情山水的畅快心情。开篇两句交代了全篇诗情产生的由头,写出了“多胜事”是“赏玩忘归”之因。接下来的六句是对“胜事”与“赏玩忘归”的具体描述。全诗风格清淡闲雅,描摹物态历历如绘,极富神韵,尤其是颔联两句,物我交融,神完气足,意境鲜明,妙趣横生,历来脍炙人口。

诗的开头二句点出:春天的山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自己游春只顾迷恋玩赏,天黑了,竟然忘了归去。这两句,提纲挈领,统率全篇。以下六句,具体展开对“胜事”与“赏玩忘归”的描述。一、二句之间,有因果关系,“多胜事”是“赏玩忘归”的原因。而“胜事”又是全诗发脉的地方。从通篇着眼,如果不能在接着展开的三、四句中将“胜事”写得使人心向往之,那么,其余写“赏玩忘归”的笔墨,势将成为架空之论。

在这吃紧处,诗人举重若轻,毫不费力地写道:“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此处描写堪称恰到好处:

第一,从结构上来看,“掬水”句承第二句的“夜”,“弄花”句承首句的“春”,笔笔紧扣,自然圆到。一、二句波纹初起,至这两句形成高潮,以下写赏玩忘归的五、六两句便是从这里荡开去的波纹。

第二,这两句写山中胜事,物我交融,神完气足,人情物态,两面俱到。既见出水清夜静与月白花香,又从“掬水”“弄花”的动作中显出诗人的童心不灭与逸兴悠长。所写“胜事”虽然只有两件,却足以以少胜多,以一当十。

第三,“掬水”句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弄花”句写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将花香衣香浑为一体。艺术形象虚实结合,字句安排上下对举,使人倍觉意境鲜明,妙趣横生。第四,精于炼字。“掬”字,“弄”字,既写景又写人,既写照又传神,确是神来之笔。

诗人完全沉醉在山中月下的美景之中了。唯兴所适,根本不去计算路程的远近。而当要离开时,对眼前的一花一草不能不怀依依惜别的深情。这就是诗人在写出“胜事”的基础上,接着铺写的“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二句的诗意。这两句写赏玩忘归,“欲去”二字又为折入末两句南望楼台埋下伏笔。

正当诗人在欲去未去之际,夜风送来了钟声。他翘首南望,只见远方的楼台隐现在一处青翠山色的深处。末两句从近处转向远方,以声音引出画面。展示的虽是远景,但仍然将春山月下特有的情景,用爱怜的笔触轮廓分明地勾勒了出来,并与一、二、三句点题的“春山”、“夜”、“月”正好遥相呼应。

三、四两句是全诗精神所在的地方。这两句在篇中,如石韫玉,似水怀珠,照亮四围。全诗既精雕细琢,又出语天成,自具艺术特色。

《春山夜月》 篇五

唐代: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春山夜月》注释 篇六

春山:一作“春来”。

掬(jū):双手捧起。《礼记·曲礼上》云:“受珠玉者以掬。”

鸣钟:一作“钟鸣”。

翠微:指山腰青翠幽深处,泛指青山。庾信《和宇文内史春日游山》诗云:“游客值春晖,金鞍上翠微。”

《春山夜月》译文 篇七

春山景色美不胜收,直至夜幕降临后仍留恋不已,忘记归去。

捧起山泉,月影闪烁在手掌间;拨弄山花,香气渗透着衣衫。

游兴顿起,不会在乎路途的远近;想要离去,总难舍下花草的深情。

翘首南望钟声悠扬之处,翠微深处,楼台掩映。

《春山夜月》赏析 篇八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译文】 捧起清澄明澈的泉水,泉水照见月影,好像那一轮明月在自己的手里一般。摆弄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

【出自】 于良史 《春山夜月》

春山多胜事, 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 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 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 楼台深翠微。

注释:

春山:一作“春来”。

掬:双手捧起。《礼记·曲礼上》云:“受珠玉者以掬。”

鸣钟:一作“钟鸣”。

翠微:指山腰青翠幽深处,泛指青山。庾信《和宇文内史春日游山》诗云:“游客值春晖,金鞍上翠微。”

译文1: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满怀游春逸兴来到山中,山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备感赏心悦目,欣慰无比,以至夜幕降临后仍留恋不已,竟而忘返。捧起清澄明澈的泉水,泉水照见月影,好像那一轮明月在自己的手里一般。摆弄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游兴正浓真是不忍离去,哪管它规程迢迢;几番下定决心离开,却又依恋山中一草一木。怀着矛盾的`心情,在山道上漫步徐行,这时一阵幽远的钟声传来,抬头望那钟鸣之处,原来是隐于翠绿丛中、月色之下的山中楼台。

译文2:

春天的山野景色真是美好,游览观赏至夜晚竟然忘记回家。双手掬起一捧清水便拥有了月亮,赏玩春花更使得衣裳沾满香气。兴致一来就不计较路途远近,即将离去舍不得花草芳菲。向南远望钟声传来之处,楼阁亭台隐藏在青翠的山色中。

上一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精选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