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书虫力荐《小厨娘古代美食养家日常》免费无弹窗阅读
《小厨娘古代美食养家日常》这本书莓果气泡水写的非常好,秦蓉秦悦等每个人物故事都交代得非常清楚,内容也很精彩,非常值得看阅。《小厨娘古代美食养家日常》简介:秦蓉打完了一份鱼丸后,这才瞥了她一眼,“没见过上赶着遭人嫌的,你同我说话我装没听到不就是因为你遭人嫌吗?我……
《小厨娘古代美食养家日常》 第2章 免费试读
于氏没成亲前,曾经跟绣坊的绣娘学过刺绣,去绣坊上工手艺是绝对够的。
秦蓉听得认真,她虽然有原主的记忆,可是原主也没在镇上生活过,对于镇上的事是有些陌生的。
于氏见闺女们都没有什么反对的想法,于是继续说道:“在绣坊上工,我刚进去一个月大概能有六百文的工钱,若是手艺好能接到定制的绣活还有额外的工钱。这样咱们交完赁屋子的钱,只剩下两百多文钱。这些银钱加上娘带出来的银钱在镇上大概勉强够过活一年,不过娘会努力的。只不过……阿怡还只有八岁,这却得靠阿蓉和阿悦你们两个带了。”
秦蓉忙点头,“娘,转过年我都十四了,妹妹我能带。”
秦悦也连忙应道:“嗯,娘你放心,我们能带好妹妹。”
于氏点点头,纵使是心里再有担忧,可若是不上工,只凭带出来的银子,又能撑几日呢。
秦蓉心中也有些打算,只不过也得先摸清镇上的情况才好,她的民宿空间里还有不少物资,撑一段时间应当是不成问题的。人都是从无到有的,只要一家人齐心协力,想来定能把日子过好。
转眼就到了于氏上工的日子,卯时一刻秦蓉便起来了,于氏辰时便要出门,秦蓉便早早起来做朝食,也好叫于氏多睡一会。
秦蓉先点燃了炉子,架上陶锅煮上白粥,接着找了一个大号的陶碗,放入从民宿空间拿的酵母,再打上两个鸡蛋,加入一小勺盐,搅拌之后再加入温水和面。
和面之后便是醒面,这时秦蓉再趁着这空档去打水洗漱。
秦蓉洗漱回来之后,面也醒好了,接着就是和面排气,最后再切条按压,刷上油。这时,于氏的屋内也有了动静,秦蓉把粥摆上了桌,在炉子上架起了锅开始炸油条。
于氏见秦蓉已经起来了,一脸错愕,“阿蓉,你怎么起来了?”
“娘,我给你做了朝食,第一天上工,得吃饱才好。”秦蓉笑眯眯地说道。
于氏心中一道暖流划过,眼睛都有些湿润,大女儿虽然话少,可是一直都很贴心懂事。
“唉,我这就来。”于氏应着,忙去打水洗漱。
秦蓉趁着这会儿,又从陶罐里舀了一勺酱菜。白粥、炸油条、酱菜,一顿朝食便做好了。
“阿蓉,竟然还有油炸果!”于氏有些惊喜,于氏爱吃炸油果,成亲前于老爹经常还买给她吃,只是成亲后,于氏在秦家当牛做马的,在婆婆的压榨下,日子过得十分艰难,这油炸果竟也是再没有吃过了。
秦蓉点点头,“嗯,娘你尝尝好不好吃,若是做得好,以后我也能去摆个摊。”
于氏闻着这香味,有些没忍住,她迫不及待地夹了一根油条,唔,也太好吃了,她一边嚼一边品,感觉整个人都被这美味的油果治舒坦了。
“阿蓉,太好吃了!”于氏一口接一口,一根油条很快就吃完了。
“娘,别只吃油条,也喝点粥。”秦蓉笑着道。
“唔,好,阿蓉,你的手艺真的好。”于氏舀了一勺白粥,白粥的香甜中和了油果的腻味,也显的粥更香了。
朝食的美味,让于氏带着愉悦的心情踏着晨光去上工。
……
待于氏离开后,秦悦麻溜地收拾起了灶膛,秦怡虽然只有八岁,却已经是一个懂事的小姑娘,秦悦在前头收拾,她就在后头帮着做些能做的事。
秦蓉见秦悦和秦怡都在忙,于是道:“阿悦、阿怡,我出去一趟。”
秦悦闻言忙放下了手中的碗,她有些担心地问道:“大姐,你去哪,你刚大病一场,要不我陪你去吧。”
秦蓉摇了摇头,“我已经没事了,放心吧,眼下家中的境况不好,我也想出去瞧瞧有没有什么营生呢。”
秦悦想着秦蓉到底长自己两岁,也就没有多言,“那好吧。”
因着于氏在绣坊上工要一个整日,中午是不回家的,晚上下工也晚了,于是于氏特意给了秦蓉三十个铜板,好叫秦蓉看着买些东西。秦蓉和秦悦住一个屋,秦怡和于氏住一个屋,秦蓉从自己的枕头下拿出了一个荷包,荷包里有于氏给的三十个铜板还有他从民宿拿出来的一个金戒指,接着她便带着荷包出了门。
这是秦蓉第一次逛梨花镇,梨花镇分为东西两市,东市的物价贵些,但是种类多,东西也更好些,西市的物价便宜些,多为附近的乡里、村里的农户来摆的摊,沿街的铺子也多为吃食。西市靠近码头,码头每日来往的客商不少,扛包做苦力的农家汉子也不少,这些都是西市的主力消费群。
秦蓉没多想便去了西市,她出门还算早,但是西市的摊位早就已经满满当当,叫卖声络绎不绝。
秦蓉一边逛一边看,有些稀奇。此时正当盛世,梨花镇的百姓因着靠近码头,日子过得倒都算不错,从挎着篮子出来买东西的妇人的面貌上就能窥得一二。
西市有不少摊位,卖馄饨的、卖油条的、卖包子的、卖面条的还有卖糖人的等等,秦蓉把西市从头逛到了尾。
回去的时候,有渔民在卖鱼,秦蓉见鱼获新鲜,价格又不贵,便花了五个铜板买了一条鱼。梨花镇靠水,鱼的价格就贱。
买了鱼之后,秦蓉又去了金铺,打听了一下金价之后便把金戒指给卖了,换了二两银子。秦蓉小心翼翼地把银子装好,这才挎着篮子回了家。